第350章 东征倭奴国 (第2/3页)
丽国王的热情款待。杨光烨很顺利的打入了倭寇的内部,在日本海和日本列岛来回穿梭。
很快几年过去了,杨光烨对马岛、壹岐岛、鹰岛等一些沿海小岛屿算是再熟悉不过了,几个面积稍大的诸如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北海道岛也去了,日本的山川、河流、矿产以及民情风俗,一清二楚。虽然年届五十,记忆力却惊人,对日本各地的军事布防、海岸岛礁心里有了一张完整的地图。
在日本做海盗的几年间,杨光烨发现日本最早的武士就是被秦始皇追杀的墨家弟子后裔。他们在日本落地生根,墨家的观念传播在平民百姓中逐渐传播开来,将墨子的思想加以发扬光大。
他们鄙视平安朝贵族萎靡的生活,崇尚以"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为核心的思想,结合儒学、佛教禅宗、神道,形成“武士道"。所以武士道也不是日本人的原创,从中国漂洋过海而去的进口货。
杨光烨在一次前往高丽济州岛打劫的行动中,假装肚子疼,留在了船上,等倭寇倾巢而出之后,就偷偷离开了倭寇集团,在高丽京城潜伏起来。在当年秘密访问和林的国王特使帮助下,离开了高丽回国。
杨光烨骑马沿着长城,边走边写,走了三个月,才回到和林,到家的时候一本《倭奴国攻略纪要》已经脱稿……
早在淳祐八年(1248年),蒙古大将秃懑率军绕出四川宋境,试图从羌人部落中寻路南下攻击大理。一旦位于云南的大理国灭亡,南宋西南阵线必然受到威胁。于是宋将余玠带领宋军出国境阻截蒙古大军,而播州首领杨文也派五千士兵随行。
在大雪山,宋军与蒙古大军发生激烈交锋。在崎岖的山地,播州兵才是王者,蒙古人在他们手下过不了一回合,他们三战三捷,蒙古大将秃懑被生擒于于大渡河,杨文因功升左卫大将军。由于播州兵屡胜,所以南宋对其倍加重视,也使他们成为了抗击蒙古的主力。
淳祐十二年(公元1252年),也就是蒙哥汗继位的第二年,蒙古大军千里跃进大理国,并且将之降服。南宋西南边境局势急剧恶化,原本与蒙古不接壤的播州,从此成了抗击蒙古的前线。
同年,蒙古大将火鲁赤率军围攻嘉定(四川乐山),杨文派总管田万带兵五千,间道赴之,夜济嘉江,屯万山,以劲弩射敌,蒙古军不支,解嘉定围,加授有武大夫之职。
宋理宗宝祐二年(公元1255年),蒙古军果然从故大理国出发,进攻四川宣化,杨文派其弟大声提步骑五千赴敌,九战九捷,并俘敌将阿里等人。
宝祐六年(公元1258年),杨文发兵支援钓鱼城(四川合江),解钓鱼城围。
1259年,蒙哥在进攻四川钓鱼山的时候,被南宋守军的炮火击中,不久去世。他临终前留下遗言,交代弟弟忽必烈暂缓对南宋的进攻,尽快挥兵回蒙古故地,夺取汗位。驻守大本营的阿里不哥(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