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镜像人之战 第一九五章 他好像就长了只千里耳 (第2/3页)
年来,风雨飘摇,饱受匈奴欺凌,此刻重归大汉,不啻于游子归乡,落鸿归队。老臣如今已年逾五旬,有生之年能看到我国重归天朝,想来不觉热泪盈眶。”
刘庄叹道:“国相如此高龄,为了黎庶百姓的安宁,尚不辞劳苦,出使大汉,实在是可敬之至呀。”
淳瘦石擦去泪花笑道:“为国为民,纵然客死他乡,又有何憾?”刘庄问道:“淳国相为了两国和好多有建树。听说国相深悉西域诸国事情,此来我朝,朕欲封你为太中国相,参加议政,同时加典属国,掌管西域诸国之事,不知国相意下如何?”淳瘦石再拜道:“谢主隆恩,只是老臣乃偏远小国之臣,学识短浅,恐怕有负圣恩。”
刘庄笑道:“国相不必过谦,西域之事,谁能出你之右呢?”
刘庄接着冲窦固道:“首开西域,意义不同寻常,赏班超白银一千两,其余众人各百两。”站在一边的李邑一直没有捞到讲话的机会,此刻听刘庄说到赏银之事,忽然想到了那个冤大头公孙苗,看在公孙的分上,也得给他说两句中听的。更何况,这小子还算孝敬,一会洛阳,即刻就来府上看望,还捎来了一对和田玉佩,冲那对小玩意儿,也该跟皇上较一会真。于是急忙走出班列,躬身拜道:“圣上,此次西域之行,大司马班超立了首功,但还有一个人也是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呀。”
刘庄看了一眼李邑,心想,当初对出兵匈奴最不看好的就是你,如今论功行赏,你又凑热闹来了,于是问道:“你所说乃是何人?”李邑忙道:“大将军出击匈奴之际,老臣推荐了兰台令史公孙苗随军而去。此子博学多才,能言善辩,老臣正是看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