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千三百五十五章 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军工科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四千三百五十五章 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第1/3页)

    研发团队立刻展开实验。他们将钆元素以0.5%的比例掺入室温常压超导材料中,然后通过特殊的涂层工艺,在材料表面覆盖了一层厚度为10微米的镍基合金缓冲层。经过摹拟测试,改性后的超导磁体在宇宙射线照射下,超导特性衰减率从原来的30%降到了5%以下,在- 200℃的低温环境下也能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没有出现裂纹。

    解决了超导磁体的稳定性问题,下一个难题是等离子体加速技术。团队计划采用超导线圈构建环形磁场,将等离子体约束在磁场中加速到每秒30公里以上的速度。但在实验中发现,等离子体在高速运动过程中会与磁场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大量的电磁辐射,不仅会消耗能量,还会干扰磁体的正常工作。

    “我们可以在磁场约束区域加装超导屏蔽罩,”李博士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利用超导材料的迈斯纳效应,将电磁辐射屏蔽在特定区域内,同时优化磁场的分布形态,减少等离子体与磁场的相互作用。”

    经过三个月的反复调试,团队终于成功实现了等离子体的稳定加速。在测试中,超导推进系统产生的推力达到了50千牛,是传统化学推进器的3倍以上,而且可以持续工作1000小时不中断,完全满足星际航行的需求。航天科技集团的负责人兴奋地表示:“有了这套超导推进系统,我国的载人火星探测任务有望提前5年实现,未来人类探索更远的深空也将不再是梦想。”

    与此同时,全球量子通信网络的研发也在稳步推进。量子通信具有绝对安全的特性,但传统的量子通信设备依赖光纤传输,传输距离有限,而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吴浩团队计划利用室温常压超导材料制造量子中继器,通过超导量子比特实现量子信号的远距离传输和放大,构建覆盖全球的量子通信网络。

    “目前的量子中继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量子比特的相干时间太短,”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