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三百六十三章 深海里的蓝色希望 (第2/3页)
的设备箱。打开箱子,淡紫色的超导线圈在晨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外层包裹着5毫米厚的钛合金封装壳——这是材料部特意研发的“高压防护层”,能抵抗每平方厘米300公斤的深海压力。年轻工程师小李蹲在地上,正仔细检查线圈的接线:“吴总,我们在线圈外镀了一层铈钇合金,测试时在4000米模拟高压下,信号衰减率只有2%,应该能满足需求。”
可当深潜器带着超导传感器下潜到2800米时,监控屏幕上的信号突然开始波动。“怎么回事?”周明攥紧了拳头,屏幕上的生物热成像图开始出现雪花纹。小李立刻调出实时数据:“是深海低温导致超导线圈的电流稳定性下降!这里的水温只有2℃,比我们实验室模拟的最低温度还低3℃。”
吴浩盯着屏幕上的“电流波动值”,手指轻轻敲击控制台:“让深潜器暂停下潜,启动线圈的‘脉冲加热模式’——用超导材料的零电阻特性,通过微弱电流自我加热,把线圈温度稳定在5℃以上。”小李赶紧输入指令,三分钟后,屏幕上的信号重新变得平稳,热成像图里清晰地出现了一群发光的管水母,正围绕着热泉口游动。
“成了!”船舱里爆发出欢呼声,小郑激动地拍了下手,眼眶又红了:“以前要靠深潜器自带的探照灯,才能勉强看到几米内的生物,现在超导传感器的夜视功能,能把20米内的生态都拍得清清楚楚!”吴浩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落在屏幕角落的“设备能耗”上——连续工作两小时,能耗仅1.2千瓦时,是传统探测设备的1/15。
当天下午,深潜器成功下潜到3800米的热泉区,超导传感器不仅传回了清晰的生物数据,还监测到热泉口的温度变化规律。“这些数据能帮我们研究深海生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周明兴奋地说,“而且超导设备轻便,深潜器能多带3个采样罐,以前要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