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千四百二十五章 跨越38万公里的牵挂  军工科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四千四百二十五章 跨越38万公里的牵挂 (第2/3页)

到凌晨能吃上热乎饭,比什么都强。”苏晓宇的美食街虽小,却成了基地科研人员的“能量补给站”,墙上贴满的不是春联福字,而是各实验室的攻坚进度表。

    春节期间的科研工作并未停歇。生态区的“月球庙会”实际是科研成果交流展,陈玥团队的微生物培育展区前围满了人——透明培养箱里,“月心桂”树苗的荧光叶片随环境变化调节亮度,旁边的监测屏实时显示其释放的抗菌物质浓度。“这不仅能净化空气,叶片提取物还能优化航天服抗菌涂层。”陈玥向驻足的工程师们详细讲解,手中的记录板上记满了待改进的技术参数。

    “星空春晚”上,基地科研人员与地球的亲友通过全息投影实时连线。当苏晓宇的妈妈用四川方言向加班的科研团队拜年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屏幕里,航天家属举着“盼君功成,盼君平安”的牌子;屏幕外,科研人员挥舞国旗回应,跨越38万公里的牵挂在星空中交汇。

    春晚进行到一半,陈玥带着团队成员走上舞台,手中捧着透明培养皿。皿中一株月桂树苗正舒展荧光叶片——这是用“月球蓝丝菌”改良的“月心桂”,能在月球环境自然生长并释放抗菌物质。“这是我们送给基地的新春礼物,”陈玥的声音透过音响传开,“它融合地月生物特性,象征科研共生的初心。”

    欢呼声中,林峰与陈玥共同将“月心桂”栽种在生态区中心。当根系接触改良月壤时,陈玥的终端立刻显示周边“月心水球菌”活性飙升——新物种竟能与本土微生物完美共生。“地月携手,万物共生,”林峰感慨道,“这就是我们建设月球基地的核心意义。”

    春节刚过,基地接到地球航天局紧急任务:接收10名航天工程与微生物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深空探测专项研学”,为“月球三号计划”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