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七章 反馈 (第2/3页)
,高某也一直希望能和东路北路两军联系上,但一直只限于派人混入吐蕃市井之中打听只言片语,如今得王节度使亲笔信件,心中甚是高兴。闻王节度使率军一路连克数城,令吐蕃兵闻之丧胆而逃,本人甚是钦佩。你我虽素未谋面,但王节度使的大名已经是如雷贯耳,乃是我大唐新一辈之中的翘楚人物。高某最喜结交英雄人物,甚期望与王节度使见一面,当面领略王节度使的风采。”
王源听到此处,呵呵笑道:“这个高仙芝大帅倒是挺会说话的,他闻我名如雷贯耳,那我闻他之名岂非要成聋子了。”
李宓呵呵笑道:“大帅也不必谦虚,大帅的威名早已天下皆知了,高仙芝所言倒也并不浮夸。”
王源微笑不语,继续听宋建功读道:“王节度使来信所言之事,于我心有戚戚。高某率军一路东来,所遇抵抗并不激烈,故而心中甚是有些疑惑。直至抵达逻些城左近之后,方知吐蕃主力大军尽皆缩守于逻些城方圆数百里内的几座的城池之中。近日我命人探听得知,我大军和逻些城之间的两座军镇中竟有八万大军驻扎,就等着我往逻些城进攻便可一举围歼。故而我大军暂时驻扎于白朗按兵不动,便是不想以身犯险。”
“果然,他那里有八万吐蕃大军阻挡,匹播城内有十万大军,这两处兵马便是十八万了。吐蕃人真的能忍,硬是将大部分兵马憋在这里,放任其他城池丢失,我之前的判断是正确的。”王源沉声道。
“是的,大帅所料不差,现在的情形来看,吐蕃人正是要我大军一路消耗远离补给,要在逻些城左近对我们进行围剿了。”李宓抚须道。
“……对于王节度使的几点提议,高某甚为赞同。当此之时,形势于我已然不利。朝廷欲命我等夺取逻些城之命恐难成行。陛下和朝廷并不知如今的局势,故而有那样的期望,这也情有可原。高某认为你我以及哥舒翰和李光弼应该立刻上奏朝廷,将目前的局势如实禀报陛下,请朝廷收回夺取逻些城的命令。虽然这么做非我所愿,夺取逻些城是高某的出兵之前的夙愿,但高某也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了。对于王节度使所言我三路大军协同进退的提议,高某也赞同此议。现如今我三路大军均已处于劣势,这时候需要会师并进,捏合成拳,相机出击,绝不可各自为战。此事我已写信给哥舒翰和李光弼,商议会师合兵事宜。”
王源点头赞道:“高仙芝不愧是名帅,看的清清楚楚,想的明明白白。上奏朝廷的提议也很好,让朝廷收回成命比之我们为圣旨所逼两头为难要好的多。我们需要立刻制定出同高仙芝哥舒翰他们会师的计划,会师于何处,如何策应移动,这都是需要认真考量的。”
“大帅,明日咱们专议此事,然后将结果送交高仙芝大帅,和他们的想法综合运筹便是。”李宓道。
王源点头称好,但见宋建功继续读道:“王节度使对于我安西军的几点担忧,本人在此一一解答。兵力损耗的问题确实严重,我七万大军一路杀至此处已经损失了大半兵马。目前我手中尚有三万余人,不过于我而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