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63章:千年之后,再回长安  别叫我歌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363章:千年之后,再回长安 (第2/3页)

行。

    但还有些东西,他并不知道该怎么做,这些让人纠结不已的两难选择,在他那过分聪明的大脑里,就变得过分恼人了。

    而现在,摆在谷小白面前的,还不只是两难,是三难、四难,甚至是无所适从。

    毕竟这是他本来就不擅长的东西,也没系统接触过的东西。

    谷小白可以一手缔造出来《歌·舞·诗》的震撼与史诗,是因为它是先秦音乐和流行乐的结合。

    而先秦音乐的主体,是编钟编磬,是打击乐部。

    流行乐,则相对简单很多,这两个都在谷小白自己最擅长的范围里。

    对谷小白来说,这就像是左手和右手合作,一起画个圆,简单极了。

    但谷小白从来都不想一直重复自己,一直在舒适区。

    更重要的是《巴达卡》这部电影,并不适合谷小白最擅长的那种。

    它需要更细腻的感情。

    所以谷小白想要用民乐来给《巴达卡》配乐,而且想要启用自己的民乐团。

    他要的是宏大,可以几十上百个乐器一起演奏。

    细腻,可以一件乐器,丝丝缕缕。

    他要这音乐,从头响到尾,和整部电影融合在一起,化成一片雄伟的乐章。

    可仅仅是现代的民乐团,其中很多种乐器,都是谷小白从未涉猎过的。

    而且,民乐在和西方管弦乐比起来,就比较弱势。

    毕竟民乐团的形式本来就是学习的西方乐团。

    按照西方的配置,目前都没有合适的乐器来一一对应,很多民乐团里,都还要加入大提琴来当低音部。

    这也是当初谷小白对自己的民乐团不满意的原因之一。

    不完美!

    差太多!

    想要以弱胜强,谷小白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第一,他需要解决民乐团的配置和乐器的问题,这就意味着他必须走出现有的体系,要进行大量乐器的改良甚至重新发明。什么样的声音,才适合放在民乐团里?什么样的乐器应该有一席之地?是否在现代民乐团的基础上查缺补漏,还是自己完全重新创建一个新的配置?

    第二,还是老生常谈,他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