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一九章 藏玉 (第2/3页)
的例子就是秦国曾用15座城池换和氏璧的事情一块玉可以等于十五座城池,那才叫真正的“疯狂”。
同样,我们看清代是怎样使用玉材的:
当时一些大玉都是将其从和疆的昆仑山上采集下来,然后一路历尽艰辛运回京城,再加上名匠雕琢就为了一块玉,其所耗人力、物力与金银为今天所不可想象,疯狂程度令人咋舌。
反过来看今天,我们之所以对玉的市场有疯狂的感觉还是我们的起点太低,疯狂是与30年前对于玉文化、玉的价值漠视相形对照所产生的。
这种说法很有意思,而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得玉在当代忽然有着这样强劲的发展势头?
本质上讲,当代玉器收藏之所以会呈现爆发的态势,其实正是文化的原因,是文化回归使然。
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每一个中国人都在感受着传统文化,包括玉文化有意无意的熏陶。
我们语言中所留下的关于玉的赞美、玉的成语不胜枚举,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讲的是情操,金玉满堂讲的是财富,颜如玉讲的是审美
玉是充满东方文化特征的材质,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东方文化越来越强势。
中国人对于玉有着先天的亲近与向往,在时机成熟时就表达了出来。
因此,疯狂所表现出的对于古老文化传统的向往、研究、学习是积极的、有益的。
而人们耳熟能详的盛世藏玉,乱世藏金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和田玉从未因为战乱而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和田玉自身的价值最终仍要体现出来。
自2000年以来,和田玉价格每年递增的速度超过了任何艺术品,也超过了很多升值的物品,这一点不夸张。
去过和田的人都会有一种感受,当你眼前浮现着茫茫的旧河道,被翻过一遍又一遍的沙砾,千疮百孔的玉龙喀什河,手中的玉籽玉怎么贵也不为过,因为它们是无法再生的大地的舍利。
但另一方面讲,目前在文化热潮涌动的同时也暴露出了问题,这就是由于玉的商品属性膨胀带来了种种短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