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 畅销产品为嘛齁贵?  简单活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八章 畅销产品为嘛齁贵? (第2/3页)

“你能不能消停点,叫你分析,你又找不出原因,给我闭嘴。”

    “SHUT UP”!外方厂长也对着经理瞪着眼。然后,对我做了个请继续的手势。

    “材料和人工没问题,我们有非常先进的材料定额和人工工时定额,虽然比不上米国福特汽车公司早年那么残酷地分析和减除工人任何多余的动作,但也是平均劳动生产率往上浮动了20%。当材料和人工都能准确计量后,”不去理会经理的尴尬,我直视着厂长们说,“制造费用的分摊就大有学问了”!

    “传统的制造费用分配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生产工时,二是机器工时”我知道厂长们不太专业,也不想过于卖弄。“目前,主要采用实际生产工时分摊制造费用。根据我在滨城互感器制造业的经验,生产自动化程度越高,人工成本就越低,那么根据人工工时分摊制造费用就会导致成本计算的严重失真。”

    说到这里,我站了起来,继续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后,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企业的生产特点由大规模、单一品种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技术工艺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生产的复杂化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运用使得管理作业增多,而直接的生产活动相对减少,这一切使得生产的间接费用呈急剧上升的趋势。70年代以前,间接费用仅占人工成本的50%-60%,而现在很多企业的间接费用已上升为人工成本的400%-500%。以少量的人工费用为基础分配大量的制造费用,必然带来成本分配的偏差。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产生于上世纪初,是与大规模的生产相适应的,是以数量为基础的,它隐含一个假设:产量成倍增加,所有投入的资源也会成倍增加。然而,现实企业中资源的消耗与产量不相关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生产工时或机器工时耗用较多的产品,其耗用的产品质量检验费用就多了么?显然未必,因为检验费用的多少与生产时间的长短没有直接的正比例关系。又如,某产品的工时耗用比重大,也许是由于在集体劳动中(如劳动密集型产业),许多工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共同在车间劳动造成的,而不是占用车间的绝对时间很多,也就不应该分摊较多的厂房折旧费用。所以,传统成本法下按照单一的工时等标准分配间接费用的做法,显得草率武断,必然造成有些产品成本虚增,有些虚减,不符合“谁受益,谁负担;多受益,多负担”的公平配比原则和信息相关性原则,导致成本信息失真。

    我们举例来说明其信息失真的影响:如果企业本月在同一个车间生产两种产品,一种产量高,另一种产量低,那么在传统成本法下,高产量的产品由于耗用的工时比较多,就负担比较多的厂房折旧费,而低产量的产品由于耗用的工时比较少,就负担比较少的厂房折旧费。然而,两种产品占用厂房的时间是相同的,应该分担相同的厂房折旧费。所以,传统成本法高估了高产量产品的成本,低估了低产量产品的成本。”

    厂长站起来,递了一杯水给我,赞许地说:“慢慢讲,不着急。你这么一说,我这个外行都有点入门了。”

    “不着急才怪呢。”我心里想着女朋友一个人拖着大大的行李箱,孤苦伶仃地在小区等我的模样,急啊!

    “你有事吗?”厂长很善解人意。

    “有事,我长话短说”。我语速很快地讲了起来,“解决的方法已经有了,这就是作业成本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