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七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简单活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六十七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1/3页)

    我的伤渐渐痊愈,又到了送别的时候了。

    近代李叔同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小时候读这首词,只发现欲说还休,假装发愁;初恋时再看,有了些无病**,肝肠寸断;即至漂泊在外,知音离去,遂觉破琴绝弦,丢盔弃甲。

    现在,父母回乡,终感背井离乡,万水千山。

    一段歌词,竞写出了:归去的是,情人,故交,知音,亲人,四种不同的感伤!

    犹如禅宗。

    唐代青原惟信禅师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山高路远,江湖再见!

    走之前的晚上,岳父岳母设宴饯行。

    静安古寺旁。“东海人家”。

    清清老婆,接到我和儿子、永亮,到“小桥流水”包间时,已是华灯初上,亲朋满座。

    两桌人,欢声笑语,浓浓亲情。

    爷爷奶奶坐了上首。

    父母左侧紧挨,岳母林姨挨着母亲,岳父张叔次之。清清老婆傍着奶奶,我次之。张叔特意叫儿子坐他旁边,永亮居中。

    另一桌,是小舅公一家,小爷公一家。

    “老爸、老妈,亲家,各位亲戚,今天,我和爱人在此设宴,目的有三。”

    岳父站了起来,儒雅豪爽地说。

    “其一,是给亲家饯行。感谢我的亲家,把优秀的儿子,给了我们老张家!

    其二,我要特别感谢,永亮和永睿小哥俩,勇救小女姗姗!

    其三,在此宣布,小睿,今后就是我的外孙,嗯,我爸的重外孙,知会众亲戚。”

    掌声过后,老妈热泪盈眶。

    随即,岳父和岳母,给儿子和侄儿,一人一台联想笔记本电脑,每人20000的大红包。

    岳父给了我一个zippo高档打火机,和一套高档风衣。

    席间,父母和儿子,成了当晚绝对的明星。

    所有人敬酒,都是从他们开始的。

    酒开始一会儿,爷爷童心大发,非要叫我和他换位置,又安排永亮挨着岳父,儿子和他邻座。

    然后,他就和清清老婆,儿子,开起了小会。后来,清清老婆告诉我,会议的主题是,每个星期,必须至少1—2次,回家陪爷爷,演戏或拼玩具。

    好处是:好吃的,好玩的,好喝的,每人可以提2样。

    儿子兴奋得小脸通红,还说服了姐姐,也愉快地接受了谈判结果。

    我和岳父、小舅公,拼酒。

    席间,温馨热闹,岳母始终关注着我父母,随时提供周到、细致的照顾。

    清清老婆,也不时地离座,给公公婆婆斟茶倒水。

    晚上,两桌人陪着老爹老妈,逛了外滩和外白渡桥,留下了几张大合影,也有部分人的合照。

    其中,父母和岳父岳母,我和清清老婆,还有儿子,以东方明珠塔为背景的合影,至今还保存着。

    照片里,父慈子孝,夫妻和睦,最神奇的是:我,清清老婆,儿子,三个人,越长越像一个人!

    “哈哈哈,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半个月后,老爹收到了照片,和老妈在电话里还笑着说。

    在送别的月台。

    老爹老妈,坐在卧铺里车厢里,对着一山的特产和小吃,发愁。

    上车前,反复叮嘱我要对媳妇好,早点生个闺女,老妈退休后,就来东海帮我们带。

    说得清清老婆,脸如水蜜桃。

    岳父岳母,也和亲家捉对,说几句体己的话。

    火车开动了,也带走了我浓浓的乡情。

    回到单位,我又开始了例行的工作。

    耽误太久了,很多事情,得加班加点。炒菜,似乎就被清清老婆承包了。

    每天晚上,下班回家,看见姐弟俩,在厨房探讨烹饪艺术,还争论得不可开交的,心里特感动。

    开饭了。

    “嗯,老爸,这个番茄炒蛋,是我做的,你先尝尝,怎么样?”

    我吃了一筷子,敢说不香吗?

    “军军,这是我炒的木耳肉丝,你品品。”

    清清老婆眼巴巴地说,菜都喂到嘴巴里了。

    “哈哈哈,清清老婆,进步太大了!啊,色香味俱全。”

    吃了人家的,嘴软。

    其实,我这个人,还是很会享受的一个人。

    有人做菜,还可以当评委,干嘛不多说点好话啊?

    君子远庖厨嘛!

    “不行!你得打分,看我们谁第一,对吧?小睿。”

    清清老婆,还要分个高低,眼神情意绵绵的。

    “对的呀。老爸,我坚决支持姐姐的提议。“

    儿子也来劲了,拍着小手,一脸兴奋。

    “啊?这个,等我先尝尝每道菜,然后,顺便吃点饭,再做评论,可好?“

    我一边尝,一边刨饭。

    还振振有词地说,“看人家品酒大师,喝一小口酒,还得漱口一次,再品下一杯,才能不串味,对吧?

    要保持味蕾的新鲜嘛!

    咱是品菜巨匠,也得有规矩。

    品一个菜,吃一口饭,隔离下一道菜的味道,是吧?“

    哥们郑重地胡诌。

    “嗯哪。”

    姐弟俩,都点点头。

    等我风卷残云,吃饱喝足,人还眼巴巴等着评比结果呢!

    “这样啊,这个,那个,我先去客厅,写一下你们菜的各自特点,再按照,色,香,味,鲜,嫩5个标准,一一评分,如何?”

    我强忍住笑意,看着选手们一脸期待和紧张的表情。

    “好的呀。儿子,我们先吃,等会儿出去看老爸的分数。要是不公平,哼!”

    清清老婆,给儿子夹菜;儿子也笑呵呵地,为姐姐添饭。

    “对了,顺便把碗洗了哦,早点过来,看厨艺争霸赛的结果,啊,还要颁奖!”

    我在客厅里,翘着二郎腿,惬意地吐着烟圈,关心着遥远的太平洋那头,谁当总统呢。

    顺便汇报一下,我和清清老婆,是有分工的。

    清清老婆,管理国内民生。诸如,蔬菜每天的采购量,肉食的搭配,以及降价鸡蛋,是否有必要和大爷大妈,一起排着2公里长的队抢购。

    还有,酱油要涨价了,提前储备多少合适?醋,每天吃多少,有益于身心健康!

    我家的菜篮子工程,清清老婆是总指挥。儿子,是她钦点的大臣。

    当然,周末了,我也很乐意,担任交通运输委员会下属联合舰队第5分队的,一名光荣的搬运装卸工人。

    我就不得了了!在这个家里无可替代!

    主抓国际形势。比如,外国的总统大选,怎样从都不太新鲜的鸡蛋里,挑出还算好的蛋,咱得对人家人民的福祉负责不是?

    “唉呀,清清老婆,不好选啊!还有,最近闲得慌,琢磨琢磨,到底联合哪几个国家,合起伙地欺负欺负某个小国。”

    我一边看新闻,一边煞有介事地念念有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