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位在家母亲给出家儿子的信  尘境心影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一位在家母亲给出家儿子的信 (第2/3页)

离红尘。其实,住远住近都是一样。住在近处,母亲有难处,儿也帮不得半点;母亲有病痛,儿也替不了一毫。

    孩子啊!话是这样说。但是,老人若有个三病两痛的,住得近了,还是方便。老人已是风烛残年,病病灾灾中,说不定哪一次就死了。你若在近处,病痛之中,老人也不会太牵挂你,临终也可见得你一面。再说了,你虽已出家,但终归是肉身,这肉身,终归是父母所赐。你虽托身佛祖,但看你平日行事,依然以我为母。母有疾患,你必牵念,若在近处,牵念自然少些。这样看来,你在近处,我也安、你也安,两处相安,我可少思儿之苦,你可安修行之心,岂不是两好?再者,以老人之见,安处就是静处,静处就是修行的好境地,你又何苦要跑去远方求静处、求修行呢?

    再说说你现在修行的庙院,那是你秦苏哥哥买来给你的。况且,自从你进入这个庙院修行以来,你哥哥也待你不薄,你又如何可以不顾你哥哥待你的情分?你又如何向你哥哥讲说你弃庙远行的情由?你在佛门修行,心中藏的是佛家的精神;老人在家过活,胸中怀的是人间的道理。依老人之见,人间的道理讲得过去,才能上升到佛家的精神。

    权且不说我年纪大了,就说你的两个孩子,他们年龄都还很小,你也应该多少照顾他们。再说说你师父吧。当年你师父出家以后,遇到年馑灾荒,也会去照顾他自己的儿子。就算你出家后,是红尘外人,可以完全不顾念你的孩子。假若因为你的不闻不问,你的孩子沦落下流、成为不务正业的不肖子弟,让人家终日看热闹,让人家非笑、耻笑,你会怎样想?假若在此情此景下,你要静修佛法,试问,你真的会心动呢?还是一点点感觉都没有呢?假如说你的心不会因此而动,以老人的人生经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