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庄子的大智慧 (第2/3页)
所能涵括的。“倏”与“忽”是时间,“帝”是超人的“领海之神”,“南海”与“北海”是“二帝”所拥有的广大领地;这又是时间、空间、人或超人的融合。这一种天才的想象力,也是普通人所不能及的。
庄子对于“南”、“北”、“中央”的意识,非常清晰。南之广大,是无穷尽的海,是清明;北之辽阔,是没界限的海,亦是清明;中央为海所囿,不知其为何,所以只能是“混沌”。这种大气的地理观念,天地万物在他眼里,也只是“小小寰宇”罢了。
“倏”与“忽”,是有意识的,为什么呢,因为它们的含义是“匆匆”;“混沌”是无意识的,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含义是“模糊”。正因为如此,便有“有知”与“无知”,“有为”与“无为”的区隔。正因为有此区隔,才产生了下文,才演成了一出悲喜剧。
“倏”与“忽”均“有知”。
这种“有知”并非《论语·阳货》中夫子所说的“上知(同智)”,而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小聪明”。这种“有知”,正是许多人的通病,是一种受社会浸染的非本性的东西,这也是庄子所一直厌弃的东西。
“混沌”乃“无知”。这种“无知”亦并非《论语·阳货》中夫子所说的“下愚”。这种“无知”,并不是愚蠢,而是一种自然生长的东西,是人性的本真,是不需要那些条条框框来压抑、来改变的真实。
“倏”与“忽”均“有为”。
这种“有为”,可能就是庄子批判儒家时,所针对的、所谓的“积极进取”。首先,这种“有为”,可能是“天下无事”时的一种“庸人自扰”;其次,这种“有为”也可能是“天下有事”时的祸乱之源;第三,如若本性是真,那么,这种“有为”必然是一种劳民伤财的“画蛇添足”。
“混沌”乃“无为”,这种“无为”,并非“无所作为”或“无所事事”。首先,这种“无为”是在保持本真;其次,这种“无为”本身就是一种“作为”。
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