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挫败  知青三部曲.泪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十四章 挫败 (第3/3页)

敏爸爸所在单位反映,看看这些大红公章都是怎么盖上的……”

    知青们听着听着,几乎都激动了,感动了,有的随着肖书记滴下了眼泪,有的只是瞧着肖书记,什么也说不出。

    “知青同志们,”肖书记粲然一笑,大声问,“你们说,这样行不行?”

    随着肖书记带来的队伍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知青们也鼓起掌来,呼应声响了好久好久。

    李晋想说什么又说不出,他心里想责怪跟来的知青们不经他允许就乱允诺,乱喊口号。总的来说,肖书记在他心目中又丰满高大了许多。他大声说:“肖书记,要快办呀,越快越好!”

    “我不是说了嘛,马上就办……”

    肖书记声音刚落,一辆大卡车上挤满了站着的知青,人人都举着小旗,喊着口号呼呼地疾驶而来。大家的目光投去一看,一下子就认出来了,是张队长、丁向东带领袁大炮、田野追了来。

    “扎根农场干革命!”

    “不革命就滚他妈的蛋!”

    ……

    大卡车一停下,袁大炮就领着呼起口号来,此起彼伏,热浪滚滚。那支参加会议的干部队伍中还有人稀稀拉拉鼓起掌来。

    “哎——呀——”肖书记摇摇头,大声朝大卡车上说,“张队长,你快快把带来的知青安排到招待所去,等我去讲讲,立即返回!”他心想,怎么搞的!简单的事情,一桩是一桩嘛,怎么就偏偏往复杂化上发展呢?

    他在刹那间又接受了一个难题:怎么和他们谈呢?强烈要求扎根还有错吗?关键是要千方百计调解好他们之间的思想冲突。

    “憋!就是个憋呀!”李晋把马广地斟满杯子的酒赌气地“咣啷”往小炕桌上一放,怏怏不悦地说,“来农场九年多了,我李晋挑头干事儿,这是第一个憋!”

    马广地用抹布擦擦李晋杯里震洒出的酒,劝李晋:“我看肖书记讲的,做的,也就可以了嘛……”李晋刚要截话,他又接着说,“肖书记这些招儿,我是服服帖帖,要说逗弄个王大愣呀、王明明、张小康、香水梨之类呀,我是满肚子活宝,肖书记这样的官,我是觉得够意思了。”

    “得得得,别在这里没话逗话气我!”李晋不耐烦地白马广地一眼说,“咱们哥们实实在在地说吧,这次集体反映问题,到场部被肖书记截了回来,该咋的是咋的,我说憋就是个憋,唉——”李晋叹口气,“在家的时候,我爸爸总敲打我是妄自尊大,志大才疏,没有瞧得起的人,这回算是叫我实实在在地碰上了。别看当年王肃、王大愣耀武扬威,也治过我,关过小号,我真没拿他们当**玩意儿,这回算是五体投地,不,是五体趴地呀……”

    “肖书记呗?”马广地问。

    “那当然了。”李晋自斟自□了一杯,“你们说说吧,肖书记说了那么多,做了那么多,解决了什么呢?”他说着又换了口气:“你说吧,他解决了什么事呢?可以说,什么也没解决,话说回来,这也不是他能解决得了的,可是那些话,那些做法,就叫咱们这些人心里热乎乎,还直拍巴掌,把咱们也劝回来了。这就叫领导艺术,这就叫有本事的领导。唉,对于我来说,还不就是个憋吗?憋,憋了!”

    “你还想咋的?肖书记让人整理出了座谈纪要,派人送去了,黄晓敏的事情也向上反映了……”马广地也□了一杯。

    “你说我想咋的?”李晋不满地对马广地说,“你是乐于不受欺,整个小打小闹的鬼把戏;我是想亲自找到这些事能说了算的人,理论理论,有个答复呀。这倒好,一个纪要把咱们支到南天门上去,你就等那猴年马月吧!你还在这里他妈的美呢,傻老婆等□汉子,谁知啥时是个头?”

    “嘿,把你美的,不知天高地厚!”马广地被李晋奚落了不好意思,还击一句,“还想找说了算的,我看华国锋、***说了算,你去找吧?知道门朝哪儿开呀?”

    李晋“啪”地拿起筷子一拍:“少他妈废话,起码也得找个差不离的呀。”

    “别吵,别急眼嘛!”

    “咱们商量商量。”

    “这事儿也不是着急的事儿!”

    ……

    这是在丁悦纯家的炕上,团团围着小炕桌。这次集体去场部,本来丁悦纯也要去,回家取衣服和粮票的工夫,被姜婷婷死活缠住不放了。劝不住他,姜婷婷心生一计,急忙跑出门外,用锁头锁上了门,等大队人马走没影了,才打开门进屋。李晋等被场部大红客车送回来以后,他急忙和姜婷婷炒几个菜,买了二斤二锅头,犒劳犒劳他们,小不点儿、梁玉英、薛文芹、竺阿妹也被请了来。

    酒杯一端,气氛就比较消沉。李晋和马广地争争执执时,谁也不做声,都在听着琢磨着,一听他俩有点鸡屎味了,急忙劝阻起来。当然,大家心里有数,倒不至于吵起来。

    “李老兄,”丁悦纯问,“应该说,肖书记这人在这里当队长时那是蛮不错的,现在当大官了,咱就闹不清了,是和咱们捉迷藏弄景吗?”

    “喂喂喂——”李晋又摇头又摆手,“倒不能那么说,我看,他这个人呐——”李晋边频频点着头边思索的样子说,“应该说,正正派派,心比天高,这事儿压根儿就不是他能解决得了的,他是在为官一方,治理一方,造福一方,可以理解呀。喂——”他突然扬起头来,变得兴致勃勃,好像心有灵犀,一下子闪出了一片智慧的火花:“他在座谈会结束时说的那段话我倒觉得很有招数,也可以说是有战略眼光……”

    “哪一段?”丁悦纯问。

    薛文芹、梁玉英,还有小不点儿都睁大了眼睛。

    李晋说:“肖书记不是对那些支部书记讲嘛,现在看,高考招生即将开始,有正规手续返城的也不断,你们这些队支部书记听着,只要符合国家政策,谁要走就走!咱们国营农场不能因走点知青就垮了台,有我老肖头在,有咱们这些共产党员在,就要有农场的大丰收在!你们现在就要派出人去,到那些地少人多的省份去,先联络联络,广泛招收农工,要硬邦邦的,一个顶一个的……”他说着竖起大拇指,“这个人有办法,是我在课本上读到的共产党员,他好像预感到知青要来个大返城,但,他又不同意本场的知青去挑这个头……有本事、有办法,不土气、有心计……”

    他竟像念经一样,啧啧赞扬起肖书记来。

    “吃菜,”韩秋梅夹一口菜,瞧着李晋好笑的样子说,“李晋呀,一会儿窝囊,一会儿有希望,到底咋回事呢?看你刚才和我家马广地争执的那个样,有意思,人家都说你俩是师徒俩,你是他师傅,急急咧咧,没个师傅样。瞧你们,哪儿的黄土不埋人!”她是个返城不返城无所谓的人,跟马广地结婚以后,活得轻松而乐观。别看是当年的山东“盲流”,比知青活得还无忧无虑,就是因为马广地嘟嘟得多,才答应可以“假离婚”而后跟着进城。她体会透了马广地的心性和为人,不会把她踹了,这一屋子人只有她的心里宽松。

    “你说的轻巧,”竺阿妹问李晋,“你说咱们下步怎么办吧?”

    李晋又□进一盅酒:“原先是打算直接听听上头精神、态度再说——”他问竺阿妹,“你说说怎么办吧?”

    “我要多说点!”竺阿妹摆开要大谈一番的架势。

    “好好好!”李晋放下筷子,磕头虫似的直点头,“就想听听你的高见,多不怕,有用就行。”他所以不放松地追求竺阿妹,就是觉得她还是有些独立见解的。

    竺阿妹憋了好几天,终于打开了话匣子:“这次集体去场部、北京的打算就有点盲目,不听别人的意见就集合上了,幸亏让肖书记截了回来……”

    李晋问:“为什么?”

    “为什么?原因多啰!”竺阿妹说,“去北京,无非起催化剂作用,让上边领导高度重视现实的知青问题,有云南、新疆几十万知青就足以引起中央领导重视的了。你不是说了吗,请愿签名信中央有关领导已经看了,也就行了,那纪要中写的最尖锐的,无非是签名信里那些。再有,这几天我也认真想了,中央领导即使想把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列入拨乱反正范畴,也不会发个文,下个通知,像送下来时那样再成专列送回去。现在,我们国家生产力水平低,这些年光搞*****了,城市里多数没大规模上项目,工厂还是那些工厂,机器还是那些机器,一下子回城那么多人,那叫一千多万哪,不是吹气儿玩,往哪里安排呀?国家本来穷得像个瘦猴,再把这一千万人口的负担压上,就成了瘦猴罗锅了……”

    马广地插话:“听你这么说,就是不让我们回去呗!”

    “也不是,”竺阿妹继续说,“要我看,即使拨乱反正这个问题,也是通过各种政策,分期分批地回去。比如,这不开始从知青中招生了吗,以后随着建大项目再招工……”

    “那他妈得等猴年马月呀?”李晋截断竺阿妹的话,“阿妹,你的分析我赞成,不是站在知青急于返城的立场上看问题,比较客观。可以肯定一点:知青上山下乡这场运动的主题和目的是站不住脚了。我们不能等,还是要争取主动!”

    小不点儿一听,忙问:“怎么主动法?”

    “这饭桌上都是咱们信得过的,”李晋悄悄地,怕外边有人听到似的说,“……就这么办,千万要保密!”

    大家都点头表示同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