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第3/3页)
这样一来,演出的节目就多了,内容也就比较的丰富多彩了。
整台戏演下来的话,估计需要整整好几个小时的时间了。当然,楚逍他们的演出,不像剧院里演出的正规剧团一样,有剧场休息的时间,而是一口气演下去的,除非在轮到自己不出场的时候,方才能好好地休息一会儿,喘一口气。
而且,楚逍他们的演出都是义务劳动,最多也就是在大队里给他们记一点儿误工分。
转眼之间,就来到了十月一日这一天的上午,大队里就让几个社员搭起了一个戏台。
那时候搭的戏台,下面是用一只只的专门用来打稻的木制稻桶,倒扣着,两只稻桶叠在一起,四边和中间都用这样的稻桶做柱子。
再在到同上面捆上树干和竹竿做横档,再在这些竹竿个树干上面铺上一块块的门板,在在门板上面铺上几张晒谷用的竹簟就成了。
这些门板,又都是从社员们的家里去借来的,等第二天地时候,拆下来了就再去还给社员们。
然后,再在舞台上面,交叉地捆上一根竹竿,上面盖上一张竹簟遮挡风雨,就成了一个戏台了。
就这样,经过一个上午的忙碌,一个不是很大,却又简陋的戏台就这样搭建成功了。下午一点左右,演出就开始了。
前来看戏的社员们还真的不少。甚至就连附近大队的社员们都纷纷地赶来看戏。
在那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没有空调,没有手机的年代里,能看到这样的免费的戏,就已经是非常不错了。有的地方,大队里没有文宣队,就连这样的戏都还没得看呢。
下午演的都是一些短小的节目,如快板说唱咱们的新农村,两老口学毛选、四老夸夜校表演唱东方升起了红太阳等等的节目,虽然是这样的节目,却也演到了傍晚四五点钟的时候。
晚上,在七点左右的时候,演出也就又继续开始了,首先就是歌舞东方红,紧接着是小节目忆苦思甜不忘阶级苦,然后才是京剧沙家浜。
整个戏一直演到了午夜十一点左右,这才结束。
国庆节后的第二天,楚逍正在大队科研组里对五二0土农药的一级菌种转接成二级菌种,就是将原来在试管里培养的菌种,转接到小型的塑料袋里。作为二级菌种。这种菌种将它们转接到培养基上后就成了生产用种了。
这时,在楚逍面前的桌子上面,放着一个半人高的梯形的接种箱。面对着楚逍的这一面上装着一块五十多厘米宽的玻璃。
这玻璃是用来在接种的时候观察里面的情况的。能看到接种箱里面的前部情况。下面有两个圆形的洞子,分别装着一个袖套。
楚逍的两只手就通过这两个洞子,伸进接种箱里面,左边放着几支玻璃试管,里面全是雪白的菌丝。
右边放着用塑料袋装的培养基。中间放着一盏酒精灯,当然,接种箱里面是用硫磺熏蒸消毒杀菌过的。
本来应该使用福尔马林或者紫外灯进行消毒杀菌的,但没有这个条件,也就只好因陋就简,土法上马了。
用硫磺熏蒸后,需要经过两个小时的时间静置通风后才能进行工作。
这时,楚逍的左手中指,食指拿着一支试管,用无名指和中指拿着一袋培养基,右手拿着一根接种针。
当楚逍在将接种针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烤互,迅速用右手的中指和无名指取下塞在塑料袋上的棉花塞,将接种针伸进试管里面勾取一小块菌种,经过酒精灯的火焰迅速送进塑料袋里面,中间的一个小洞子里面。
又将右手的棉花塞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略加烧烤就飞快地塞进塑料袋的扣上,又在外面包上一块塑料薄膜,用皮筋扎紧,好到右边的箱子上面。
如此一次又一次地接种,直到将所有的菌种全部用完了,这才结束。
而一边的一张桌子上面,章秀红正在一本记在本上飞快地记载着观察到的情况,里面的培养室里面,楚逍也正在细心地观察着菌种的生长情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