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山河易主 第七章 相煎何太急2 (第2/3页)
文帝一向秉承以仁孝治天下之旨,听齐泰如此说,对解缙好感大减,于是说:“齐卿言之有理,此计虽好,当用慎之。”
黄子澄道:“齐尚书所虑极是。当初高皇帝设置诸王守边,正是为了屏藩皇室。燕王有大功于国家,如今没有大错,骤然惩处,一来令诸王寒心,有损圣德,二来北境顿失藩篱,国家不安。臣以为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尚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问罪,宜先从周王始。周王,燕王之同母弟,削周是剪燕之手足也。此为敲山震虎之计,若燕王就此收敛,永为屏藩,则国家之福也。若其不忿,必有异动,则师出有名,削之未晚也。”
建文帝闻言大悦,赞道:“此计甚为妥当,黄卿真乃老成谋国也。你看派遣何人前往周国削藩?”
黄子澄看了张士行一眼道:“臣以为锦衣卫张佥事便可。”
张士行闻言,连连摆手道:“如此大事,我一介小小的四品佥事如何能办,还是另请大臣主持,臣从旁协助。”
黄子澄思索半晌道:“臣推举一人可担此任。”
建文帝问:“卿举何人?”
黄子澄道:“曹国公李景隆。”
建文帝惊喜道:“是表兄,朕怎么没想到呢,果然是一个恰当人选。”遂命小太监急召李景隆入宫。
李景隆,小字九江,是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文忠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朱元璋对他十分宠信,常派他为监军,随诸将出征。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李文忠病逝,李景隆袭爵。李景隆自幼喜读兵书,其人玉面长身,眉目疏秀,顾盼伟然。每当朝会,进退举止都显得雍容大度,惹得太祖数次瞩目,赞叹不已。
李景隆进得宫来,叩拜已毕,静立一旁,如渊停岳峙,气度从容。
建文帝见此,不禁赞道:“表兄真不愧为将门虎子。”
李景隆微微一笑道:“陛下过誉了。不知召我入宫,所为何事?”
建文帝道:“周王朱橚多有不法,朕命你前往开封,主持削藩事宜,你看如何?”
李景隆想了想道:“陛下有所差遣,景隆敢不奉命?然周王乃陛下骨肉至亲,景隆前去削藩,必得锦衣卫随行,才好便宜行事。”
建文帝一指张士行道:“那是自然,朕派锦衣卫指挥佥事张士行随同前往,听从调遣。然此行必须机密从事,不可打草惊蛇。表兄有何高见?”
李景隆略一思索道:“臣效仿汉高祖擒韩信之计,假意巡视塞防,路过开封,将周王一举擒拿,押送京师。”
黄子澄插话道:“曹国公还要收集周王不法证据,要令诸位藩王心服口服。”
李景隆撇了一眼张士行道:“此事便要有劳这位锦衣卫的张佥事了。”
张士行只好躬身施礼道:“卑职听凭曹国公吩咐。”
计议已定,曹国公李景隆便点齐三万大军,声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