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山河易主 第七章 相煎何太急6 (第2/3页)
周王一案,建文帝命诏告天下,他本意是杀鸡儆猴,谁知如此一来,朝廷削藩之意大白于世,各地王府纷纷告变,代王朱桂、齐王朱槫、岷王朱楩皆应谋反之罪被废为庶人。
最为凄惨的是湘王朱柏,被人告发谋逆,不愿入京受辱,竟然也学谭王一般阖宫自焚了。
湘王朱柏,是太祖第十二子。洪武十一年封,十八年就藩荆州。生性向学,喜欢读书,每至深夜。他在荆州开景元阁,招才纳俊,志在报国。他又喜谈兵事,膂力过人,善使弓矢刀槊,驰马若飞。洪武三十年五月,湘王曾同楚王朱桢一同出兵讨伐古州蛮夷,每次出入,皆以缥囊载书相随,遇山水胜境,则徘徊终日,流连忘返。他尤善道家之言,自号紫虚子。他在建文帝诸位王叔中也算是出类拔萃之人,深为建文所忌。故此一有人告发朱柏造反,建文帝即刻遣使前往荆州聆讯。朱柏大惧,无以自明,遂阖宫自焚而死。因其无子,国除。
消息传到北平,燕王朱棣大怒,拍案而起,对道衍和尚道:“太祖高皇帝尸骨未寒,今上便不顾骨肉亲情,削除诸藩。我为诸王之长,焉能听之任之,我即刻启程,前往京师,与今上明辨是非。”
道衍劝道:“大王不可。此次朝廷削藩,明为五王,实则燕耳。大王为太祖高皇帝所最爱,又仁明英武,得士卒心,为朝廷所最忌。故此削除周齐等国,实为去除大王臂助。燕之羽翼除尽,朝廷便要对大王动手了。若大王此刻赴京,无异于自投罗网,一力士可擒也。望大王三思。”
朱棣怒道:“那又如何?让我做缩头乌龟,一言不发?”
道衍笑道:“那倒不必。大王为诸藩之长,此刻诸王皆盼大王出首为其发声,大王当即刻上表,为周王求情,毕竟是一奶同胞,措辞失当,也情有可原。另一方面,大王当暗中搜罗能人异士,结交武将,积蓄力量,待时机一到,乘机起兵,清君之侧,匡扶社稷,建不世之功。此刻当为文斗,不为武斗。”
朱棣把这一口怒气咽了回去,道:“就依卿言。”
他随即上书朝廷道:“太祖高皇帝分封诸王,为国屏藩。建之为难,削之实易。臣观周王橚所为,形迹暧昧,幸念至亲,曲垂宽贷,以全骨肉之恩。如其余藩王恶迹昭彰,祖训俱在,臣何敢他议。臣之愚议,唯望陛下体祖宗之心,廓日月之明,施天地之德,念亲亲之恩,三思而后行。”
建文帝收到奏章后,内心有所触动,急招齐泰、黄子澄、方孝儒三人入宫商议。
建文帝将燕王奏章交给三人观看后,道:“近日连去五王,天下骚然,此刻燕王上表,颇有笼络人心之举。朕看削藩之事有些操切,朕意暂且搁置,待局势稳定,再行启动。”
齐泰一听,急道:“陛下,万万不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今周王既去,所忌者惟有燕王耳。往昔因其北征有功,一再容忍,此刻他上书指斥朝政,当乘机去之为便。”
方孝儒却摇头道:“不妥,不妥。陛下所虑极是。太祖高皇帝分封诸王,比之古制,有所过焉。诸王又多不法,违反朝纲。不削,朝廷纲纪不正。削之,则伤亲亲之恩。故此汉贾谊曾说:‘欲天下治安,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今我朝效仿其意,不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在北诸王,其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