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卷 山河易主 第十章 至今犹忆李将军1  屠龙后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一卷 山河易主 第十章 至今犹忆李将军1 (第2/3页)

带微笑,俯视众生。

    那庙祝见张士行看得出神,便上前指着那四根龙凤石柱介绍道:“客官,这四根龙、凤石柱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相传这四根石柱是特地请福建兴化的名师巧匠雕凿,历时十年费工无数才算完成。但要将这两丈高,重千斤的石柱从福建运至浙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闽人三十六姓中真有能人,其中名唤慎善熙者,想出一条妙计,并未将石柱装入船舱之内,而是将其悬吊在船舷两侧,并用绳索固定,四柱分装两船。然当运至定海卫洋面,忽遇飓风,风急浪高,船不得进,人们跪拜妈祖,果然少时便风平浪静,船只安全抵达三江口。往来舶商、船工均认为是天妃娘娘显灵,于是在这天妃庙前,搭起戏台,连唱三天,传为一时佳话。”

    张士行问道:“果真如此灵验?”

    那庙祝肯定道:“客官你一路而来,是不是顺风顺水?”

    张士行想了想道:“确实如此。”

    那庙祝道:“正是,刚才天妃娘娘托梦给我,说有个年轻客官前来还愿,命我出门相迎,我一出门便遇上了你。你说灵不灵验?”

    张士行点点头道:“原来如此,那我一定要拜上一拜。”说罢,拈起三炷香,跪了下去,实实在在的磕了三个响头,感谢天妃娘娘保佑他将宋忠骨灰平安带到。

    他站起身来,那庙祝拿了个托盘过来,笑语盈盈道:“请客观随喜则个。”

    张士行这才恍然大悟,这庙祝说了半天,无非是贪他钱财,然事已至此,他只好掏出五百文宝钞奉上。

    那庙祝笑盈盈接过,对他说道:“小人名唤陈阿福,若是客官离去之时,再拜一下天妃娘娘,定会保佑你升官发财。”

    张士行笑道:“借你吉言。”当下问明了去东钱湖宋家岙的道路,便迤逦朝东南而来。第一文学网

    东钱湖古时候称"钱湖",以其上承钱埭之水而得名;又称"万金湖"以其利溥而言,唐代时称“西湖”,当时县治在鄮山,湖在县治之西故名;宋代时称“东湖”,因宋代时县治在三江口,湖居其东故名。

    宋天禧元年(公元1048年)王安石任鄮县县令后,又组织民众,补废完因,订建湖界,疏浚水道,"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经过其大力经营,把东钱湖治理得清波浩淼,若大镜悬空。自此,七乡之民,虽天气干旱而无凶年之忧。

    东钱湖岸线曲折,湖心常孤悬绿洲,以霞屿、烟屿夺目。霞屿遥对陶公岭,背依福泉山,山岚积郁,水气弥朦,远眺孤屿锁雾,流水中流,真可谓世外桃源。

    湖北月波山麓有平畴濒水,山竹岸柳掩映成趣,临涧听空山鸟语,登高眺两湖烟波,堪称钱湖眉眼之地。宋淳熙五年(1178),史浩建月波寺于此,并垒石为岩筑成石窟“补陀洞天”。

    “补陀洞天”之后,经过一座石桥,便来到宋家岙,此处居谷子湖口内,为一避风小港。旧时渔户糜集,渔舟泊岸,每当夜色朦胧,星月无光之际,有渔火闪烁,渔歌吆喝。昔人有诗写其景:“水阔烟深望渺然,霎时渔火满前川。”

    宋忠家便位于村东,为一两进院落,黑瓦白墙,朴实无华,门前小溪潺潺流过,溪旁桑树亭亭如盖,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