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卷 山河易主 第十章 至今犹忆李将军5  屠龙后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一卷 山河易主 第十章 至今犹忆李将军5 (第2/3页)

击我后背,大军危矣。”

    张玉笑道:“顾都督有所不知。不必经松亭关,从刘家口可径趋大宁,不消数日可达。大宁军士皆在松亭关,而其家属在城,守备不严,可一举破城,届时松亭关之众可不战而降。而北平城高池深,李九江虽有百万之众,不可遽拔,待我等挟大宁军马杀回北平,可一举破敌。”

    朱棣笑道:“世美(张玉字)此言,甚合我意。”

    道衍在旁补充道:“老衲听闻都督杨文正率辽东军围攻永平,殿下不若声言去救,杨文闻讯,必然逃回山海关,那李景隆闻报我大军外出,以为有隙可乘,必然率军来攻北平,殿下再带大宁军马回击,内外夹攻,可破李九江于北平城下。”

    朱棣大声道:“好计。就依卿言。”计议遂定,朱棣亲率五万大军,出援永平,世子朱高炽率两万余人留守北平,顾成、张信、道衍等人助之。

    朱棣率军出城来至卢沟桥畔,看到守军正在挖壕沟,插鹿砦,便下令守军撤回北平,诸将不解问道:“卢沟桥为南军北上第一道屏障,殿下因何弃守?”

    朱棣用马鞭一指干涸的河床道:“天寒地冻,河水不流,枯守此桥,焉能拒贼?我舍此不守,以骄敌心,使其深入,顿兵于坚城之下,再聚而歼之。此兵法所为诱敌深入者也。”

    燕军卢沟桥数千守军便全数退入北平城,加强了北平的守备力量。

    数日后,燕军来至永平城下,杨文闻讯,率军解围而去,逃回山海关。百悦

    那日杨文与吴高分别上书朝廷,指责对方通敌,而此前吴高堂妹嫁给了湘王朱柏为妃,五王削藩之时,湘王不愿进京受辱,阖宫自焚而死,建文帝深恨之。待吴高书上,建文帝想到此节,迁怒于他,便顺势削去吴高爵位,将他发配到广西去了。

    李景隆到德州后,强令杨文进军北平,以吸引燕王发兵来救,他好乘机北上。杨文无奈,只得佯攻永平,看到燕王真得率军来援,不经一战,便逃回了山海关,闭关自守,不出一兵。

    朱棣见杨文逃走,便率军沿青龙河谷逆流而上,出刘家口,数日之后,神不知鬼不觉的来至大宁城下。

    朱棣立马于山坡之上,指着大宁城,对张玉道:“世美,你敢不敢和我单刀赴会?”

    张玉急忙抱拳拱手道:“殿下万金之体,岂可轻身犯险,有什么事让末将代劳。”

    朱棣笑道:“我要去找十七弟叙旧,任何人都代劳不了。”

    张玉大惊道:“我军已来到大宁城下,敌军无备,我一鼓可破,殿下何必弄险。”

    朱棣摇摇头道:“我得大宁军马助战,必要使其心服口服,若其内怀怨恨,大战之时,骤然发难,我等便如宋忠一般,死无葬身之地。”

    张玉无奈道:“末将愿随殿下入城,护卫左右。”

    朱棣慨然道:“成大事者必历万险,你不必陪着我。你入城后去寻那朵颜三卫指挥使,威胁也罢,利诱也罢,总而言之,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