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山河易主 第十二章 金陵王气黯然收3 (第2/3页)
余守桥,而潜移大军辎重东行,离开南军大营三十里处扎营。待到夜半,燕军渡河而南,绕出南军其后。
待到天明,南军始觉。平安率军列阵而出,与燕王大战于齐眉山,自午至暮,两军杀了个旗鼓相当,不得已各自收兵回营。
来日再战,会天大雾,旋绕山间,十步之外不见人影,平安怕误伤了自己人,领兵撤退。
待到午时,云消雾散,燕王立刻领兵追击,不出十里便追上了南军。南军见之大惊,以为燕军神通广大,其实是南军在大雾中迷路,故此一个上午只走出了十里之远。
平安见无法逃脱,将头盔一摘,向地上一掷道:“要死屌朝上,就在此处与燕贼决一死战。”遂命手下掘壕自守,筑垒为战。
燕军如潮水般冲来,南军营中飞矢如雨,又是一番惨烈的厮杀,至中午时分,双方都杀得精疲力尽。
正在此时,燕军背后一军杀来,为首之人身高八尺,面如冠玉,英姿非凡,正是中山王徐达之子,燕王妃徐妙芸之兄魏国公徐辉祖率军来援,登时就把燕军杀得大败,四散奔逃。
燕将蔚州卫千户李斌为大军断后,拼命抵挡,却因马失前蹄,摔下马来,为南军所围,力斩数人而死。南军大获全胜。
自南下以来,燕军连番受挫,大将王真、陈文、李斌皆骁勇善战之辈,都死在当场,燕军士气为之一沮。
燕军诸将皆生恐惧之心,相约来到中军大帐,劝说燕王道:“今我军深入南境,与贼相持,盛夏行师,历来为北兵大忌。况暑雨连绵,淮土蒸湿,若生疾疫,有曹操赤壁之憾。今睢水之东,平畴旷野,且多牛羊,二麦将熟,粮草充足,若我军渡河择地而营,休息士马,待机而动,为万全之策也。”
燕王环顾诸将道:“两军相逢勇者胜!用兵之道全在一口气,有进无退,无不胜矣。今若北渡,士气不复,大军解体也。今当乘敌粮草未至,疲弱不堪,与其再战,可一举破敌。公等所见太过短视耳!”
燕军众将虽不敢言语,却满脸写着不服二字。
燕王见此情形,遂下令道:“诸将欲渡河者左立,不欲渡河者右站!”
只听得一阵脚步杂沓之声,诸将多趋左而立,唯有朱能,郑亨二将站在右边,还有一员勇将指挥王忠,站在中间,左顾右盼,不知如何抉择。
燕王朱棣见此情形,不由得大怒道:“公等自为之!孤一人杀到京师,以清君侧!”
众将闻言低头不语。
朱能见势不妙,忙劝解道:“诸君勉之!昔日汉高祖十战而九不胜,卒有天下,岂可有退心!天下事往往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军已至淮水,不下京师,决不南返,有违令者有如此木。”
说罢,他拔剑将桌案一角砍下,振臂高呼道:“燕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众将闻听皆浑身一震,也都举手呼应。
燕王脸色这才缓和下来,对众将道:“贼粮自淮安运来,且至大营,虑我扰之,必分兵防护,而兵分则弱,我以全军袭之,贼力不支,必弃粮而溃,若营中贼众出援,我乘其混乱,必一鼓破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