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卷 山河易主 第十二章 金陵王气黯然收5  屠龙后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一卷 山河易主 第十二章 金陵王气黯然收5 (第1/3页)

    朱棣心底暗道:“为何父皇这般恨我?难道我真的不是他老人家的亲生骨肉吗?”

    龙兴寺重建于洪武十六年,而朱棣就藩北平是在洪武十三年,时隔三年,太祖朱元璋却在一尊酷似朱棣的塑像脸上刻了发配三千里这几个字,而京师距北平恰好正是三千里之遥,朱棣的身世又是那么的额扑朔迷离,讳莫如深,甚至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楚。这么多巧合聚在一起,任谁都会浮想联翩,也难怪朱棣心中抖起波澜,伤心落泪。

    朱棣心绪难平,未在龙兴寺多做停留,便来到了中都皇陵,前来拜谒祖父母的陵墓。

    中都皇陵位于凤阳城南十余里处,是太祖高皇帝为其逝去的父母和兄嫂而修建,初名英陵,后改称皇陵。

    皇陵与京师孝陵为同一规格制度,皆有皇城、砖城、土城三重城垣,宫阙殿宇、壮丽森严,享殿、斋宫、官厅数百间,皇陵神道总长数百步,石像生三十二对,雕刻精美。

    神道尽头西侧立有一块两丈多高的皇陵碑,碑文为太祖朱元璋亲自撰写,讲述其家庭出身,本人幼年经历,以及后来因何参加红巾军,奋战多年,终于统一中国的大略过程,言简意赅,雄浑大气。

    神道之后便是皇城,享殿居皇城之中,供奉着太祖朱元璋父母、兄嫂的牌位。

    朱棣一进入享殿,便跪倒叩头,满腹辛酸,都想和未曾谋面的祖父母等人说起:“列祖列宗在上,不孝孙朱棣泣血告曰:幼主嗣位,听信奸邪,残害宗藩。我为自保,不得已奉皇明祖训,起兵靖难,血战三年,横罹惨祸,几不能复见陵寝。蒙祖宗神灵庇佑,今日得拜陵下,霜露久违,益赠感伤。愿祖宗在天之灵再显神威,我大军入京,清君侧,除奸邪,孙儿定当重整陵墓,再行祭拜。”

    说罢,朱棣又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响头,这才起身。

    这时守陵军士前来拜见,朱棣亲赐牛酒宝钞,慰问一番。

    朱棣回到大营,召集众将商议南下路线。

    朱能道:“燕王殿下,末将以为当先取淮安,以为根本,再顺运河南下,直达扬州,从此渡江,直取京师。”

    朱棣道:“淮安乃是驸马梅殷驻守,与我份属至亲,我当先礼后兵,向他借道,再做计较。”

    于是燕王朱棣便派遣中官黄俨前往淮安拜见驸马梅殷,以进香孝陵为名向其借道。

    想当初太祖朱元璋临死之前曾召梅殷前来,有托孤之语:“燕王不可忽!你老成忠信,可托幼主。”,并颁下密旨,若燕王有异动,他可持密旨便宜行事。

    在盛庸夹河之败后,梅殷又奉建文帝之命,在淮河一带募兵四十万,驻扎淮安,为京师屏障。

    待此刻朱棣使者到来之后,梅殷却有些首鼠两端,他婉拒使者黄俨道:“太祖高皇帝生前曾有禁令,藩王无诏,不可擅自至孝陵进香,不遵者为不孝。”

    黄俨有些傲慢,斜眼瞧着梅殷道:“今燕王殿下兴兵南下,大破南军,生擒平安等三十七将,朝廷虽有百万军而不能制之。况殿下为诛君侧之恶,乃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