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忽闻海上有仙山1 (第2/3页)
”
张松溪接着道:“那沐晟之父黔宁王沐英与懿文太子感情甚笃,懿文太子薨后,沐英痛哭不已,不出月余,也因悲伤过度而逝,故此懿文太子一系与沐英一系算是通家之好。沐晟看在已故父王的面子上也要收留大师。此其二也。”
朱允炆听后,连连点头道:“言之有理。那其三呢?”
张松溪道:“那其三就是沐晟手握十万精兵,世镇云南,大师若想重举义旗,扭转乾坤,则非倚靠此处不可。”
朱允炆听后赞叹道:“我若是早遇张老,焉能有社稷倾覆之事?”
黄子澄听后,满脸通红,上前道:“张老师傅所言极是,可惜云南离此千山万水,燕贼侦骑遍地,贸然前去,恐有不测。我以为当先避居海外,再联络仁人志士,再图复起。”
张松溪知道说中了黄子澄的痛处,便只好打个圆场道:“黄先生所言极是,只过不我们如何前往海外呢?”
黄子澄兴奋道:“我刚才进门之前看到了市舶司,此处每年六月前后有日本使团前来朝贡和贸易,我以前是太常寺卿,负责接待各国使节,与那日本使团有过来往,认识不少人,我们便坐他们的回国之船,先暂避日本,保证自身安全后,再联络云南沐晟等人起事。”
黄瞻和王恕二人听了连连点头道:“好计,先立于不败之地,再行其事。只要能保证空闻大师的安全,我们便有机会复辟。这就叫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朱允炆听众人都如此说,便点点头道:“好,我们就暂避海外一时,待联络好了云南方面再举义旗。”
黄子澄忽然又想到一件事,脸色暗淡下去了。
众人惊问其故,黄子澄垂头丧气道:“那日本使团远涉重洋而来,非是真心朝贡,不过是为了贪图我天朝上国的赏赐和贸易之利罢了。如今我们这许多人坐他的船,不给够船钱,他们岂肯让我们上船。”
众人一听此话,无不唉声叹气,七嘴八舌道:“我们都是临时从京城中逃出来的,哪里来的银钱来付船钱呢。”
朱允炆也是仰天长叹道:“十几天前我还是拥有四海,如今却为了几个小小的船钱发愁。”
张士行眼巴巴的看着自己的师祖,希望他能想点办法。
张松溪无奈笑了一下道:“我这里也是小本生意,拿不出多少银钱。不过我听说那日本国缺少药材,我这里珍藏了一些人参,川芎,你们先拿去,看能否先抵一下船钱。”
黄子澄无奈道:“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了,真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我先拿去碰碰运气。”
张松溪听后,便翻箱倒柜的找出了三根人参,和一包川芎,打成一个大包,交给了黄子澄。
张士行对张松溪道:“师祖,你和我们一道走吧。我也好伺候你老人家。”
张松溪笑了笑道:“我都七老八十的年纪了,不想四处奔波了。不过你既然来了宁波府,你要带着你的岳母和那未过门的妻子一道走。”
张士行一拍脑门道:“我都差点忘了这回事。那我这就去告诉她们一声,让她们也提早准备一下。”
朱允炆却摇头道:“张四,非常时期,你还是少露面为好,我看等我们定好了船期,你写封信,让她们过来汇合,比较稳妥。”
张士行笑道:“关心则乱,还是师父想得周到。”
当下黄子澄便拿了这包药材,由张士行陪着,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