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六章 新港镇  扩张之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三百零六章 新港镇 (第2/3页)



    但是当北洋军进入江西后,他却十分愤怒,尽管当时他已经被袁世凯给收买了,但还是发电要求北军回去…

    自然,当时奉命的李纯是绝对不可能会听欧阳武的话的,所以最终结果就是欧阳武和李烈钧双双离开了江西。

    “看来,是应该想个出路才行了…”从指挥部里走了出去,抬头看看天色,欧阳武微微叹气道。

    国社军出兵江西,这件事几乎受到了**上一面倒的抨击。

    没办法,这时的中国就是这样,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上都会倾向于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任何人如果动用武力,都是没法得到**支持的。

    这也是严绍虽然想了些理由就出兵的原因,因为他清楚自己根本没法得到**的支持。当然,他也可以让特事局出面,弄一些事情来制造出兵的理由。

    但是北洋的京畿军政执法处虽然不如特事局,可也不是吃干饭的。

    而且想要弄出这类的事件来,也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准备才行。

    问题是,严绍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他会想着在1914年前结束这件事,就是因为如果到了1914年,万一一战如期发生,那青岛就会面临曰本的威胁。

    这种事情上袁世凯肯定是靠不住的,而严绍单凭自己的力量显然也不可能会是曰本的对手。何况在他身后还有那么多拖后腿的,所以如果不希望青岛会落在曰本人的手里,就必须在一战前统一中国,并且在统合了全部力量后抢在曰本人前面收回青岛。

    自然,就算严绍真的能在曰本之前就抢回青岛,曰本也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因为青岛是一战前协约国就已经许诺给曰本的,这点上怕是连法国也不会站在严绍这边。

    但是只要能抢先夺回青岛,再加上统合了全国,至少是半个中国的力量后,严绍手里所用手的实力与筹码,至少在青岛上和曰本人决战,严绍多少还是有些把握的。

    这个时候的曰本还不是二三十年后的曰本,这时的曰本工业还很薄弱,尤其是在粗钢产量上更是只有40万吨,还不如现在安徽一半的水平这也多亏了严绍过去砸的那么多钱,再加上汽车厂对钢铁的需求。

    尤其是在全国各地都有一些与雨石集团合作的工厂开工后,目前零部件方面,国内生产的部分已经占据了全部所需的10%,剩下20%是由法国负责的,70%则是交给了美国人。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份额的数量还在逐渐的上升当中。

    对此法国人是心满意足,毕竟每年一千万英镑已经足够了,而美国人的话就有些悻悻了。

    但也没办法,难不成他们还有理由制止严绍在国内采购零部件?何况这个世界上能够提供这么多零件的国家也不算少。

    诸多列强里面,曰本可以滚一边了,法国、英国和德国都可以作为替代者。就算美国人有什么意见,严绍也可以换一家来。

    至于钢铁厂,在过去钢铁厂一直都处于亏损状态。

    但是由于国内不断出现一些零件工厂,再加上兵工厂的正式投产,还有詹天佑那边对钢轨的需求,眼下钢铁厂一年的盈利已经达到一千万银元。

    就像上面说的,曰本现在还不能和二三十后相比。

    历史上曰本粗钢产量第一次超过一百万是在1924年,从1923年的95.9万达到了1924年的110万。而从110万到200万,则只用了5年的时间,也就是1929年,当时曰本的粗钢产量为229.4万吨。

    而在通过918事变夺取了东北后,曰本的粗钢产量进步惊人。

    先是1933年达到了319.8万吨,之后在1935年达到了470.4万吨,1936年的552.3,等到了1938年的时候,粗钢产量已经达到了**7万吨。

    而同时期法国的粗钢产量则是622.1万吨,也就是说曰本的粗钢产量已经比法国多出了25万吨,的确已经称得上是列强了。

    但是这时曰本的工业还很薄弱,海军虽然强盛,但是陆军的装备却根本没法和欧洲军队相比。再加上脆弱的经济,如果真的在山东开战的话,严绍绝对有把握能赢就算不能赢,以曰本人的实力也不可能会像二三十年后那样在中国任意妄为。

    自然,这只是陆军,而曰本的优势则是海军。

    但是如果说曰本人在山东动手,还算是控制在一定限度,那么在其他地方动手的话,英国人或是美国人就无法坐视不理了。毕竟他们怎么也不可能允许曰本人在他们和德国人血战的时候,自己却在中国扩大自己的利益。

    也就是说,这场战争有很大几率会局限于山东半岛。

    这样一来,如果单单只是陆军上的对拼,严绍有很大的把握。

    这时正处于大正时期,也就是所谓的大正德谟克拉西。陆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