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交易(完) (第3/3页)
一个弟兄被德国人从空中打下来,他们实在是耽搁不起这个时间。
另一边,朱尔典和雷?科帕对视了一眼,而后由朱尔典开口道。
“从贵国购买飞机?”
“没错。”顾维钧点头道。“这么做主要是为了刺激我国的飞机产业,不过性能问题两位可以放心,至少我国生产的战斗机绝对不会比德国人的逊色,另外在质量上,如果两位不放心的话,我国甚至允许贵国在战斗机装船之前,对飞机的性能做出一些检查…”
刺激飞机产业,这点并没有出乎朱尔典和雷?科帕的意料。
因为目前还没有参战的几个国家,如日本和美国都是这么做的,其实中国也是这么做的,只是过去出售的都是些别的东西,比如说寻常的商品或者是比较普通的军火,飞机的话,还是第530章了。
实际上这个时代的飞机还是比较便宜的,一架普通的飞机售价也就两千多英镑,没办法,谁叫飞机简单呢,寻常飞机也就一个发动机值钱,战斗机的话特殊一些,加上一个机枪和射击协调器。这次国社政府出售给英法两国的是战斗机,所以才会要出三千英镑的高价毕竟机枪也是要钱的,何况还有一个射击协调器呢。
历史上的中国也曾经向国外购买过飞机,也就是北洋时期,当时是民国二年(1913)春,袁世凯采纳总统府顾问、法国驻北京公使馆武官白理索的建议,决定购买飞机。北洋政府并利用借贷方式获得欧洲列强三十万银元的借款,并由财政部拨出其中的二十七万银元交由法人博乐(此人后来任航校的飞行教官),经他向法国高德隆飞机公司购得该厂的高德隆g-四型双翼教练机十二架(四十匹、五十匹及八十匹马力的各四架),以及修护厂里的维修器材和设备,可见这一时期飞机还是很便宜的。
对此其实朱尔典和雷?科帕也不是很介意,真正让他们执着的,是每年至少一千架的订单,而且是两国各一千架,另外还有每架飞机三百英镑的专利费…
前者对中国飞机产业的刺激将会是史无前例的,毕竟中国本身暂时还不需要这么多的飞机,至于后者,要知道这时的欧洲战场,飞机的数量可是以万架来计算的…
当然,其中数量最高的肯定是德国。
其实这个时候英法两国的飞机产量并不是很高,尤其是法国,最初的时候和德国的飞机产量相比还没什么太大差距,但现在产量却是越来越少…
不过英法两国的背后有一个美国在,所以就算前线摔的飞机再多也不担心。
但现在如果收三百英镑专利的话,那么美国人生产的飞机越多,收的专利也就越多。而且这个专利费还不是战争时期的,即便战争结束也也要收,这可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何况前面还有一个一百万英镑的费用摆在那。
只是既然国内已经同意了,两人就算再怎么反对也没用,所以也只能默认了。
而在得到这么一大笔订单后,国防部和工业部却是乐的合不拢嘴。
一年一千架飞机,一架三千英镑,一年下来那可就是三百万英镑啊,两国的话便是六百万英镑…
有了这么一笔订单,国内航空业算是有望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