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披着钱庄外皮的银行(一) (第2/3页)
公改革开放果然大手笔。”唐冠突然自言自语一句,放下笔来。却不知道怎么写下去。
显然唐冠的意图很明显,他需要无声的增强自己的实力,钱庄是他试探了那么久找到的唯一最温和的方式。
大唐律典有载:“丁男、中男给一顷,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若为户者加二十亩。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
这便是那均田制的详载,而此制在此时仅在北国予以实施,划江南道则有别,大唐建国时对原地主阶级土地并没有强行收回,而是予以承认,南国自天下三分,蜀国躬耕以来。逐步成为全国经济命脉。
至前随,隋炀帝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修筑大运河,此举虽然劳民伤财,可不见得就是什么昏庸无道之行,反倒是便宜了后世人。
此河落成。彻底奠定了中国千百年以来的南财北阀格局,至于南宋那也是被打的迫不得已南迁,国力与武力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国力强盛,不代表武力强盛,甚至有时是适得其反。唐冠所笃信的教条恰巧是镰刀大斧,你再有钱,打不过我,还是我的。
可镰刀大斧也要有基础,唐冠沉吟间执笔不语,均田制看起来是将土地分给百姓,实际上却事与愿违,这就是那可怕的人心所致。
北方门阀林立,有权便有办法明里暗里圈地,社会现状与政治理想成为了最大的矛盾,这也是唐冠自嘲的原因,别说他没有诸如土豆,番薯这种不靠谱的种子,就算他有,农民没地种,又能怎样?
而反观南国,并未实行均田制,一大票地主商贾,朝廷对于南国的征税方式重头却是放在了诸如唐维喜这类地主身上。
而作为佃农的百姓实际上是不用缴税的,可是这样一来看似没有什么负担,实则不然,他们不用向国家纳税,却必须向地主缴粮,有时甚至一村一镇土地都为一人所有。
“呵,钱庄,银行。”唐冠轻摸下巴,他之所以想到了这两种此时还没有出现的机构,便是因为他了解社会现实。
有时政策听起来很好,做起来却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