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二章 关中大胜  三国之谋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六十二章 关中大胜 (第2/3页)

,羌人、氐人、匈奴人、鲜卑人等数十个游牧民族轮番来关中劫掠,黄河上游地区的汉民族可谓是深受其害,因此早就憋着一股劲想要反击。

    并州那边没办法,吕布已经北上对付匈奴人和鲜卑人去了,他们很难再进犯河东。而现在西凉人却再次涌来,顿时激起了士兵们同仇敌忾的情绪,一个个嗷嗷叫着如狼似虎,手中长枪大刀砍個不停。

    在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以及保护家园的两种情绪加持激励下,第一波西凉骑兵的冲锋宛如浪花拍到了钢铁壁上,形成不了任何威胁,紧接着士兵们踏着尸山血海,毫无畏惧地向前而行。

    一列列士兵排着整齐的队伍,嘴中发出震声怒吼。各路将领军官亦是冲锋在前,很快大规模集团军,步兵与骑兵之间的冲撞,就如同两道洪流一般,汹涌地撞在了一起。

    “杀杀杀!”

    “西凉羌人氐人屡次犯我三辅,今日就要让他们血债血偿。”

    “兄弟们,加官进爵,就在今日!”

    朝廷军中的诸多军官们不断大吼大叫着刺激着士兵们的情绪,第一排的士兵阵型很快开始乱。倒不是他们处于混乱状态,而是在抵挡住了第一轮冲锋之后,后面的骑兵冲阵就彻底失去了冲撞力。

    遍地尸体以及到处乱跑乱逃的西凉军士兵扰乱了整个战场,在没有了冲撞力之后,朝廷军也不需要再列阵,而是分散开来,以小队为单位,开始对混乱的敌人进行绞杀。

    这种打法也是汉帝国日常对付骑兵的打法,如浚稽山之战李陵五千步兵迎战近十多万匈奴人,以枪盾长矛兵在前,以弓箭在后,杀了上万名匈奴人。

    虽然李陵最后寡不敌众战败,但以五千对十万,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就可以知道这种打法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杀伤力有多大。

    在利用弓箭和床弩投石车等远程器械打乱了西凉军的阵型之后,接下来就彻底进入了步兵集团的天然优势战场。

    汹涌的朝廷士兵三五成群,分工协作,战功以小队为单位记录,有人负责招架,有人负责砍杀,有人负责防御,还有人负责剁掉敌人的脑袋悬在腰上,完美配合之下,大片大片的西凉军倒下,成为朝廷军的功劳。

    而且除了敌人的人头以外,缴获的物资也能成为功勋。最典型的就是战马,一匹战马值数万到数十万钱不等,最顶级的战马甚至能达到数百万钱,上交之后,根据估价,能得到不少奖赏。

    因此整个前线的朝廷军都快杀疯了,拼命砍杀敌人的有之,不断抢夺战马武器装备的有之,还有的瞄准了敌人穿铠甲的军官将领,目露凶光,嗷嗷叫着向他们冲去。

    杀一个普通士兵战功有限,但如果能杀一名将领乃至于生擒一名将领,获取的功勋奖赏能够让一家十几口人下半辈子都躺在功劳簿上吃喝不愁。

    这就是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的魅力所在,也是为什么汉武帝在战争结束之后,几十年积攒的国家财政能够瞬间被掏空的原因。

    关平率领着自己的亲卫队杀入战场,整个人如轻灵的蝴蝶一般在战场上来回冲撞,手中大刀挥舞,不断有人倒在他的身前,周围亲卫们也都快杀疯了,骑着战马横冲直撞,在武装到牙齿的朝廷军面前,西凉军毫无胜算。

    最可怕的是杀戮持续了很久,关平的马匹在乱军当中不知道被哪里来的刀砍中了脖子倒下,不得已他只能下马步战,结果西凉军的刀砍在他的铠甲上面,甚至连一条印记都没有留下,非常坚固。

    之所以这样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西凉军队大多是少数民族,他们的武器装备都非常原始,铁器较少,再加上冶金和打造技术不太好,导致武器不够锋利,很难击穿普通甲胄。

    第二个原因是青州土法炼钢,将领的铠甲多为钢甲,而且打造方式是汉末最先进的明光铠,别说西凉军的武器,就算关东各路诸侯的武器都很难打穿。

    因此正如古代民间可以流通刀剑,但私藏甲胄形同谋逆一样,铠甲是将士的第二条生命,西凉军在武器装备上就已经处于巨大劣势。

    “我军已胜,两翼包夹,万不能走了韩遂!”

    关羽擒住马超之后,很快撤离回本阵当中,命令管亥将马超捆起来押往洛阳,自己则爬上了云楼,于高空指挥作战。

    他的大将军旗帜高高飘荡,不断挥舞,命令左右两侧的在前期战事胶着阶段,命令左右两侧侯选、程银、李堪、马玩、梁兴、张横等关中军阀的兵力迅速包夹过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