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9节没有新娘的婚宴 (第1/3页)
折腾了一整天,总算是安静下来,婆婆也是从闺女熬过来的,知道自己的儿媳妇一天没吃东西,做好了饭亲自端过来,“燕子一天没吃饭了,趁热乎吃点吧,”饭也好做,两碗鸡蛋汤,两个大卷子,两盘菜没忘了放酒,当然是两个酒杯,万一人家小两口要喝交杯酒呢。不过这对新人不会,占地心里满是娟子,那还有心思跟外人喝什么酒。占地娘也明白,不过礼数不能少了,再者说年轻人没准头,说不定今天晚上就园房了。占地娘放下饭菜,等了一会就把猪圈墙上靠这的尿盆拿进来,放在过道屋里,“脚盆放这了,”说完回东屋去,这是那个地方的习惯,不论五冬六夏都要用那盆子在屋里小便,第二天早上一起来先把它端出去,倒在猪圈里,不光农村人是这样,就连城里人也一样。一般是女人端出去,也有男人端的时候,很少怕人笑话,不用问准是怕老婆。在山西的山区里也见过用尿盆的。
在整个结婚的过程当中,催妆是最重要的事情,看起来不显汤不漏水的,准女婿带着东西去了,没有外人的参与,岳父岳母还有他家的闺女,明天就是自己的媳妇,“爹娘你们看还缺什么东西?”这不是客套话,要是又有什么要求女婿会立刻答应,想办法去满足他们的。更重要的是看女方的态度,还真有临时加码的,原先要的东西少了,或者是听了什么闲话,故意刁难你一下,不然后果你是知道的。一般的都能解决,除非是女方不愿意,成心给你散,那也没办法。总不能像旧社会去抢亲吧,最可怕的是催妆时什么事也没说,第二天娶亲的队伍到了,女方却不嫁了。这才是要命的事。
双禄有个远房哥哥家里儿子结婚就遇上这事。娶亲的人到了炮响了三声,闺女既没有打扮,也没有换衣裳,虽说那时候物资匮乏,但是新娘子总也有一两件新衣服,出了看了这些人们一眼,“你们回去吧,我不嫁了,”娶妻的人问:“为什么,好好的说不嫁就不嫁,”那闺女斜着眼:“我要的彩礼少了,今天也是我堂妹妹结婚,你们看看你家拿的那些东西,在看看你们那点东西,臊得慌不。”说完回屋去了,大宾先生急忙派人回去报告情况,全家辈分高的人,和村里的调解员前去说和。女方家的辈分高的人出来接待,又问了女方的意见,那闺女说“想结婚也行,拿一万块钱来,就上轿。”双禄远房哥哥也可能是真的有些钱,或者是为了赌气,家里的钱不够,立马又借了一些,好在是一个村里的,离的又不远,不大一会就把钱送了过去,“亲家按你们的要求,给,数一下。”女方家的人一块真的拿来了一万块钱,态度立刻就变了,一万块钱在那时可不是个小数目,谁家能挣一万块钱,县长亲自去给你挂牌子,那叫万元户。闺女她娘出去来到闺房,人早就不知道去了哪里,大声的喊叫着她女儿的名字,没人答应,屋里的人们也出来找,始终没有找到。谁也知道这是成心不嫁了。怎么办,按照当地的习惯,若是女方不愿意,那就把全部彩礼钱退回来,当然送给女方的礼物,衣服就不要了,人总是不能把事情搞的太绝。双方在村调解员的说和下,当场退还了彩礼钱。从此再无瓜葛。男方的娶亲队伍,浩浩荡荡的回来了。只是缺少了一个重要的人物,新娘子!像这种事情世界上也少见。
双禄的远房哥哥是从小抱养来的,哥嫂俩人成亲好多年不生养,这个孩子的来历好像没有人知道,人们只知道生下来没几天就抱了回来,抱养以后第二年两口子就生了一个闺女,有了亲生的,肯定对这个抱养的关心的程度要差一点,况且两个孩子只差一岁,都在吃奶的时候,在河北中部那里都是耕地,牛是用来耕地的,并不生产牛奶,聪明的人们就养只绵羊,用羊奶喂养孩子,据说羊奶比牛奶还好,孩子吃了不上火。抱养的孩子没有血缘关系,不像亲生的一样,那是十月怀胎掉下来娘亲的肉。要是遇到一个心地善良的母亲还好一点,可惜他的养母生性脾气暴躁,连自己的丈夫都是呼来喝去,更何况对于一个抱养的不亲不乱的孩子呢,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