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12节做九日 (第2/3页)
仅改变着女人的身体,更改变着女人的心态,在此时女性的母爱泛滥,人变的温柔可爱,可能是自己孕育了生命,而感到骄傲,这时对父母更加孝顺,正如人们所说;‘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晓父母亏’。在占地的工程完工时,瓜熟蒂落,燕子也要生产了,占地娘这几天一直忙活着给孙子做小衣服、做被褥,准备尿布,燕子坐月子吃的小米,鸡蛋,芝麻盐。芝麻盐是河北中部人坐月子必需准备的特有食品,不光是产妇要吃,上席也是第一道菜。(芝麻盐是将芝麻洗净,然后在锅上炒熟,放适量的咸盐,用石头碾子碾碎,在产妇吃小米粥时放入碗里掺和起来吃,既有营养,又有了咸味)。
占地刚起来准备去工地,就听见娘叫他“占地就发电报让你爹回来”“还不知道哪会儿生呢,这么早让爹回来干嘛”“生孩子,做九日,这都是大事不提前准备怎么行,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不是还有我吗”“你也能顶上一个人,天黑才到家,天不亮又走了,你自己说你能帮什么忙”“好吧,等人家一上班就去发,你千万不要着急”“真是的。想抱孙子也得等生出来呀”占地小声嘟囔着,娘没听清楚。“你说什么,大声点”“车子没气了,正找气管子里”其实占地那里知道,爹娘聚少离多的生活,早让这个农村女人心力憔悴,男人对她来说,只不过是梦里那虚无缥缈的幻影,和日夜无休止的思念。苦和累对她来说已经不算什么。真正藏在心里的,还是那个男人,遇上大事,让自己的男人早回来一天也好。没必要装清高,凡是人,都有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
在农村的留守妇女当中,大多数过早的衰老,因为雌激素的减少,使得内分泌紊乱,又加快了衰老的速度。她们本不应该承受这一切,都是女人,城里人55岁就退休了。然而,农村里的她们,在地球上这个大车间里的工作,要做到实在是再也干不动了,才能退居二线,在家看孩子、做饭、喂猪,这些不需要用太大体力的活。由于常年情感上的压抑,和天长日久的思念。大多数人患有,失眠、抑郁、她们沉默寡言,只是知道努力的干活,让自己累的什么也不再去想,尤其是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最是难熬,这种事不能与人倾诉,只能自己默默忍受。人的欲望往往就是这样,越想把它压下去,它却越是拼命的往上窜,就像快喷发的火山一样,因为那个地方压抑的太久了,不能碰,那怕是想一下也不行。本来很简单的事,在她们身上却显得那么的无可救药。她们在守护着什么,这个家,那个男人,或者是自己的清白,都不是。她们守护着的是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和约定俗成的习俗。虽然不能给自己立贞洁牌坊,总不能因为自己的男人不身边,就去再找一个吧。
不过也有列外,占地他们村西头,有个女人叫郑二女,丈夫在南方的省城打工,平时不能回家,每年只有30天的探亲假,这要是比起来别的农民工来好多了,但是,人和人是不能相比的,有的人能坚持,有的人不能坚持,或者说过根本就不愿意坚持。生下头一个闺女后,因为有了孩子的拖累,有些重活自己就不想干了。就找个攒忙的人,在农村里找攒忙的来干活,是司空见惯的事。家里的猪圈满了,要把它起出来,交给生产队,好挣工分。(人们俗称起粪)这种活女人干不了,脏不说,特别的费力气。郑老黑就住在二女家对面,隔着一条街,中午下工后,二女抱着孩子来找他,“老黑,嫂子家的圈满了,明天帮忙起出来好吗”“行,嫂子屋里坐一会”老黑人很好,20岁的年纪,正是精力旺盛的时期,名字叫老黑,其实一点也不黑。家里祖传的手艺,做手工挂面。在村里有一点手艺算是有本事的人。第二天一大早,老黑就来到二女家,见房门关着,知道她娘俩还没起来,招呼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