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13节芳龄已去逐波浪 (第2/3页)
由,只是墙上贴的标语,其实那个时候正是一个过渡的时代,男人们不敢心就这么着让女人把自己管起来,男女平等只是意识形态上的平等,真实的家庭生活中,怕老婆的人是大多数,在那个年代想起来人们心里就特别的憋屈,紧干慢干,还是填不饱肚子,打下来的小麦,大对提留,小队提留,提来提去种田的人,自己天天吃着红薯面,好吃难吃到无所谓,就是烧心让人受不了,红薯含糖较多,在胃里变成酸,再加上为了消化这些食物,自己分泌的胃酸,酸太多了,就顺着食道反流出来,大口大口的吐着酸水。烧心的感觉从胃的喷门一直到嗓子眼儿,聪明的人们口袋里总是装着小苏打,学名碳酸氢钠,它是弱碱性的化学物品,能中和胃酸。人们干着活,在弯腰用力时,胃酸毫不吝啬地泛上来,人们把小苏打大把的扣在嘴里。等到融化后咽下去,酸碱中和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从鼻孔冒出来,很不舒服。
下工后,看到又是红薯面做成的变种饭,从心里往外觉得烦。有可能是条件反射,看见那饭就吐酸水,有些不懂事的女人,唠叨起来没完没了,为了一点小事就能吵起来,女人们标语的影响下,把那些词搬出来,为自己壮胆,本来就窝着一肚子火的男人,一听到标语口号,更是怒火中烧,农村人没文化,一吵架就姥姥妗子的骂。骂急了就打架,这种情况其实能怨女人嘛,她们也在烧心。只是反应不同,那是因人而异,有的人天生的胃酸就少,两口子打架,肯定只是做做样子,毕竟夫妻间的恩爱还是有的,没有人真的用力去打。那时候的女人特别矫兴,只要男人一动手,吗上就大声呼救“来人呀,打死人了”街坊邻居跑过来拉架,要是附近没有人过来拉,就显得很尴尬,打不是,不打已经拉开了架势,没办法,比划几下而已。真打的没有几个。
二女的丈夫从家里出来,沮丧的低着头,去哪呢,好像有无数双眼睛在看着自己,看的后脊梁冒凉风,清晨街上人还没有几个人,走吧,让人看到问起来该说什么呢,气,在肚子里冲上来压下去,始终找不到一个出口,还是回南方城里上班吧,最起码那里没有风言风语。没有那犀利的目光。这次的秘密行动失败了。或许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事,荒话说多了也就成了真的。当时他已经有三个孩子,头大的是闺女,二的是小子,只有两岁,三儿子不管不是他的无关紧要。太阳照样升起来,一样的照的人暖暖的,日子还得一天一天地过下去,二女后来又生了两个小子,其中有一个得了小儿麻痹症,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这其中除了头生闺女是自己亲生,别的孩子谁也说不清楚。
一个男人的忍辱负重,保全了一个家庭的完整,为了孩子们,为了父母,要是一时冲动离了婚那就证实乡亲们说的是真的。你可以说这个男人有多么窝囊。你也可一说二女这个女人有多么的水性杨花,不守妇道,然而她们从一开始,就没想着让人给她们立什么贞洁牌坊。在人们的闲话当中,有责怪、又有惋惜、和无奈、甚至还有羡慕,两口子吵架,“你有本事也去找一个呀,看人家,也得有人看上你,成天就知道跟自己媳妇发横。”那又怎么样呢,回家种地吗?自己一年不着家,换做你愿意守活寡吗?你能保证守身如玉吗。再说家里还有一大摊子呢,孩子、老人,还有这个说是家,但是又不完整的家,都需要人照顾。像二女这样的事很少,不过毕竟还是有。女人在需要男人的时候,自己的丈夫不在身边,怎么办,有的人就忍了,有的人不想忍。人活一辈子图个啥,非要跟自己过不去吗,找个攒忙地,活儿有人干,需要的时候有人陪伴一下,那怕是说几句宽慰的话。 有什么错,什么也没有损失掉。人言可畏,那就让他们说去呗。还能把人说死不成。
养儿防备老,是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