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第43节回乡创业  追赶太阳的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一章第43节回乡创业 (第2/3页)

周从来不开玩笑,除了应该上交的,和老百姓的分红,凡是利润部分,都有你一半,过了今年,你什么时候需要钱,提前说一声,我会全部归还给你,但是一半的股份不变。直到散摊子那一天为止,我也不会写字,听说过也有口头协议的说法,这就算把合同订好了。我们都记在心里,你们忙吧,我要赶紧回去开工,这几天就有冷空气过境,土豆怕冻又怕捂,”“别找急,现在也不见得有车,这样吧,先吃点东西,然后我开车送你回去,”“那怎么行,你这一大摊子离不开人。”“我也算是半个董事长了,不能去现场看看。”老周笑了。

    拿出手机:“周主任,钱借到了,等银行一开门,就打到村里的帳户上,你去县里找技术员算算,得挖多么深,才能保证地窖的温度不变,再看土方量的多少,雇几台挖掘机,保证一天挖完,我路过县城,就把其它的材料买好,总之我们俩要,随时沟通,这样不误事。”

    “好哇都听你的。”“我们村主任是退伍军人,办事果断干练,很有军人作风,村里的老百姓,都说他好,是个好干部。”

    土豆入地窖那天,全村人都来看,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的事,土豆存到明年再卖?人们虽然怀疑,但是仍然干劲十足,小拖拉机自己能卸车,男人们有装着车的,有在里边码垛的,一堆不要太多,也不能太少。女人们,端着半簸箕土豆,来回的小跑着。农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他们认准了的事,肯定会帮你办成,毫不犹豫。

    要说存土豆,占地算是有经验的,自己家里,每年都存一些,他指挥着人们,尽量不要用力摔打,有伤的检出来,太小的没必要放进去。人们纳闷,这个从大城市里,开着小轿车来的人,竟然知道怎么存土豆。占地他娘说的对,‘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像是农村人。’

    西北风,呼啸着一路向东南而去,它只是路过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子,‘大漠沙如雪’这话不对,整个西北地区,风裹挟着沙尘,遮天蔽日,太阳也被这黄沙,染成了像小盘子一样大小的斑点。只有周边还不死心的,放着黄光,不要说耀眼,就连它自己也自顾不暇,早就被风迷住了眼睛。

    老周的家里,三个人正在庆祝着胜利,“李经理,不对,应该叫李董事长,我代表全村人敬你是你友好的援助,才让我们度过了这一关,为老周有这样的朋友干杯。”说完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军人吗就是干脆。老周千恩万谢,占地却觉得不好意思,占地这个人做事低调,付出了从来也没希望过,有什么回报。再说人都有遭难的时候,能伸出手了帮一把,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己也曾经艰难过几年,那时候没人肯拉自己一把,甚至还有人落井下石。

    那又怎么样,自己还不是,靠着那股子倔强的精神,一步步爬出来。农村人常说:‘扶竹竿不扶井绳。’也是井绳已经摊在地下了,又有谁理会呢。我们只有更努力的工作,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怨天尤人上。酒,是个说好不好,说坏不坏的东西,喜事喝酒,埋人也喝酒,有人借酒助兴,也有人,借酒浇愁,谪仙李白,斗酒诗百首,最后喝多了,才发现,月亮掉在了湖里,酒装英雄胆,一个猛子下去,结果月亮没捞上来,人们把他捞上来了。从此世间少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不然肯定,还会有许多,佳作问世。

    占地举起酒杯:“这杯酒敬主任,看来你在这个村里,也呆不了多长时间,就凭你的工作能力,上面肯定早就注意到了,”主任放下酒杯,“不满你们,县长已经找我谈过话了,过了年就去县开发办当主任,”老周一听就急了,“你走了,这个种土豆的摊子谁领导,我可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占地说:“不用怕村主任变成了县主任,而且还是管开发的你想啊,就这么个种土豆的摊子,算不算开发的项目?到时候说一句话,就能解决大问题,还有,我认为储存土豆,不算个长远的办法,还是有风险,首先这一冬天得要人管理。”

    占地接着说:“再说,明年春天就保证它能涨价。要是落价了,不但白存了,还要赔钱,我想还要进行深加工,才能确保万无一失,比如建一个淀粉厂,淀粉肯定比土豆好储存,性价比也会更高一些。那些大的食品厂,都是买土豆回去再加工成淀粉,才能生产出产品。若是咱们先把它变成淀粉,也减轻了下游生产厂家的,压力和风险。他们不用大量的储存加工,由我们直接,供给他们淀粉,肯定能接受,把加工剩下来的渣滓,再养几头猪,我记得,小时候奶奶用礤床,把红薯礤成细末,然后用水稀释,把渣滓捞出来,淀粉自然沉淀起来。那时候,人们设不得,把渣滓喂猪,在里面和一些玉米面,蒸饼子吃,你想人能吃的东西,猪肯定愿意吃。再有也可以更深加工,你忘了,在城市里,粉条多少钱一斤?就那一到下午全卖完啦。”

    主任看看占地:“老周,你这个和伙人真的找对了,不光有钱,更重要的是,有经济头脑。”占地笑笑:“再加上周主任,我们这个种土豆的,肯定会越来越好,你们村里老百姓的日子,也会一天比一天好。”三个人都笑了,主任说:“光我们三个人笑不行,要让全村人都笑,才算完成任务。”第二天,乡亲们把占地送到村口,没有人说什么,可是,从人们的眼神里,流露出不舍,占地的背影,越来越远,渐渐的消失在,这康庄大道上。

    又是一个春天,那时在大棚种蔬菜的很少,只有在南方的大城市的,周边才有。更没有反季蔬菜,西北地区的人们,还是以吃土豆、淹白菜、为主,一家一户能储存的量,毕竟有限,能坚持多久呢,所以春天的蔬菜比肉还贵。这种情况,老周在打工的时候,常常遇到,所以才有了,存放土豆的想法。老周不用去找买家,那些做买卖的自己就找上门来,价钱确实买的高了不少,流专了土地的人们,分到了比自己种地还多的报酬。

    那些原先没入股的农民,纷纷去找老周,把自家的土地,全部交给了承包人,在大的形势下,小打小闹的不行了,人总是要跟着形势走才好,老周的种植基地是按县里技术站根据土壤的具体情况,按时施肥浇水,防止病虫害,在说滴灌的技术,又省水又省人力,成本自然就低。自己种地的时候,那是靠天碰运气,雨下的多了,庄稼就收成好,没雨时种一葫芦打一瓢,那是经常。农民受小农意识的影响,由来已久,遇事先考虑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这很正常,当然,人们对新先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同,所以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