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钝刀杀人  冥府摆渡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三十一章 :钝刀杀人 (第2/3页)

   这场斗争被称作戊戌政变,所牺牲的六位义士,则被后人称为“戊戌六君子”。

    然而,在处决谭嗣同等人时,慈禧太后却下了一道极为残忍的命令:必须要用钝刀。

    如此残忍的做法,自然不会留下什么官方记载,但历史却留下了见证者,把戊戌六君子受刑的场景口口相传。

    据当时在场的武术家胡致廷回忆:

    当时所用的无刃大将军刀,落在谭嗣同的脖子上,无异于锯头,比斩首痛苦千百倍。

    其它五君子身受数刀而死,而谭嗣同足足被砍了三十刀才断气。

    何为钝刀?

    顾名思义,钝刀即为尚未开锋的刀具。

    与削铁如泥的快到相比,用这样的刀来杀人,无异于就是在折磨刑犯,是故意加大受刑者的痛苦,以示惩罚。

    就这样,当六君子被押赴刑场后,所面临的便是“无刃大将军刀”,饱受磨难。

    在古代处以死刑的方式中,按照残忍程度而言,最为残忍的莫过于凌迟和腰斩。

    而除了这两种做法,就要数“钝刀”杀人了。

    由于刀具没有开锋,说白了就只能往下剁、反复剌。

    按照胡致廷的说法,戊戌六君子中最惨的,是谭嗣同,他足足被砍了三十刀,其间无异于是在锯头。

    而其他五位受刑者,也都被砍了好几刀。

    以钝刀杀人,是一种十分残忍的做法。

    而慈禧之所以又对谭嗣同尤为“关照”,则是因为此人性情更为耿直。

    说白了,他越是具有牺牲精神,宣扬变法维新,就越遭慈禧的痛恨。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句话直到今天,依然令人钦佩不已,为之动容。

    然而,如此豪迈的诗句在慈禧看来,却无意于是在向自己挑衅。

    慈禧太后痛恨维新派,更恨谭嗣同,当时康有为和梁启超均侥幸逃走,所以慈禧便拿六君子出气,决定严惩谭嗣同等人。

    就这样,六位爱国志士,在菜市口被杀,留下了一段带血的佳话。

    慈禧太后的做法令人骇然的。

    尽管维新派触及到了顽固派的利益,但作为胜利者的一方,已经享有生杀大权,连光绪帝都已经成了阶下囚,完全没有在以如此残忍的刑罚来发泄心中的愤恨。

    当然,也正因慈禧的狠毒,才使得后人对这位晚清的独裁者充满了痛恨。

    毕竟,她有精力内斗,却无勇气御辱,硬是让清王朝沦为了洋人的朝廷,还宣扬着“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王有作想到刚才挥刀斩杀兰瑾的干净利落,想必她即便是魂飞魄散了,其实也没有经受多少的痛苦。

    从这个角度讲,王有作没有做错,算是给了她一个痛快,帮助她快速的解脱。

    想到这里,王有作的心情瞬间好了起来。

    秦广王又发来消息。

    秦广王:这件事情处理完了,就赶快把薛菲给我送来吧,别老是留在你那儿了。

    是的,毕竟魂体长期滞留人间对其是有伤害的。

    除非吸食活人阳气,才能得以长期留存人间。

    但那是为祸人间,作恶一方,为天地人神共愤,将会是人人得而诛之的下场。

    嗯,是时候跟薛菲告别了。

    正在这时,王有作的卧室门响起了“叩叩”的敲门声。

    “进来吧。”王有作应了一声。

    他转头一看,是孙引。

    “你怎么还没走?”他奇怪的问道。

    孙引一阵尴尬,说道:

    “我刚醒过来。”

    “呃,哦对。”

    王有作这才想起来刚才孙引被兰瑾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