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1章:情况  消失的古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211章:情况 (第1/3页)

    敦煌壁画包含了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总计有522个石窟,壁画的总面积达到5万多平方米,这些已经是为众人所知的事。

    石窟并不是一个朝代所建筑的,最早的要追溯到十六国和北魏的壁画了,而最晚的也是明朝吧,其中每个时期的绘画风格不一。

    正是因为时期不同,所以壁画的内容繁复。

    敦煌壁画中人物有神灵以及俗人之人,神灵指的就是佛、菩萨等等。

    而俗人指的就是供养人以及壁画中的人物之人,这两类的形象又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却又具有不同的性质。

    单论外观造型这一方面,俗人的形象跃然于纸上,极具写实的意义,生活气息十足,从他们的生活上也能推断出来,各朝各代的特点。

    由于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中心思想,他们所表达出来的又截然不同,每个时代的特点表现得更加的鲜明。

    那神灵的变化则是少上许多,因为没人见到过到底有没有,真正说是见过的,按照特性,最后印证下来,无一例外都方士、术士。

    这些方术士用他们奇特的手段,为当代的人们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神奇。

    所以壁画上的神灵多半都是想象和夸张的成分居多,呈现的形象就没有人类的丰富,相较之下单一些。

    又从壁画人物的衣冠服饰来说的话,俗人那一类多半都是中原汉装,神灵一类的则多半是异国衣冠。

    两者之间的晕染法也大不相同,俗人则是中原晕染法,神灵多半是西域的凹凸法。

    所有的一切,又随着时间的变化,又融入当时的朝代而不断变幻着。

    与这造型紧密相关的变形又是另一道问题了,敦煌壁画都是远古时期所作,绘画技巧是极为传统的变形手法。

    其间巧妙的塑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以及植物的形象。

    每一个时代不同,审美观点也大不相同,变形程度以及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在壁画早期的时候变形程度是比较大的,更多的浪漫主义成分,壁画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