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38章 战斗机器开始运转  起航1992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538章 战斗机器开始运转 (第2/3页)

帮助下,以搜乎网为代表的国内三大门户网站以及以雅虎、facebook、twitter为代表的偶们主流网站,率先组建了记者采访团,来实时报道这次的全球测试;

    央s新闻中东记者站的6人团队正从迪拜飞往大马士革,将全程直播“检测车抽签”、“工厂走访”等环节;

    《群众日报》将在一周后的国际版刊发评论员文章,标题定为《公平竞争不容强权践踏——华夏车企在中东的坚守与担当》;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更是联合10家国内车企,发布了“反对保护主义、支持中资企业维权”的联合声明,声援华腾工业集团;

    英飞凌和飞思卡尔这两家集团的核心芯片和车载传感器供应商,也会发动自己的媒体资源。

    欧洲媒体的响应同样迅速,只是字里行间藏着鲜明的偏见与地缘算计。

    《欧洲汽车新闻》的记者马克第一时间发来采访提纲,开篇就带着质疑:“华腾工业集团作为中国车企,长期依赖欧美技术授权,其在叙利亚的产品是否存在‘技术模仿’问题?此次送测德国技术监督协会,是否是为了掩盖自身研发能力的不足?”

    只是在提纲末尾,他又补充了一句:“比之下,俄罗斯伏尔加汽车的技术停滞更令人担忧——gaz-3110的发动机设计仍沿用苏联70年代的发动机技术方案,从未进行过系统性升级。”

    德国《汽车周刊》的编辑更是直接在邮件里直言:“我们必须承认,中国汽车工业仍处于‘学习和追赶阶段’,华腾工业集团的在车身轻量化技术上与德国车企存在差距。

    但至少,中国车企愿意遵循欧美制定的检测标准,主动送测德国技术监督协会;而俄罗斯车企只会躲在本国政府的羽翼下,用伪造报告打压对手——这种野蛮做法,比技术落后更让人不齿。”

    刘建峰一眼就看穿了欧洲媒体的心思:他们看不起中国汽车工业的“后发身份”,却更警惕俄罗斯的“强权扩张”——在中东地缘博弈中,欧洲更愿看到“遵守规则的华夏”而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