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鹰屯中女真人 坐仓沟败契丹人2 (第2/3页)
和熊胆。
驼子冬眠时,一般不进食,整天舔舐前肢,它的唾液中营养丰富,慢慢都集中在熊掌上了,因而冬眠中的熊掌质量最好。
熊胆则分为“草胆”、“铁胆”和“铜胆”三种:草胆是指非冬眠期的熊胆,驼子在这一时间内,大量进食,加上食性杂,胆汗的成分也杂,主要呈绿色,有点像草的颜色,便叫做“草胆”,药用价值非常低;铁胆是指驼子刚进入冬眠,胆汁刚开始转化,此时的胆汁,成分也复杂,主要呈铁青色,便叫做“铁胆”,其药用价值略高于草胆而已;铜胆是驼子冬眠了一段时间,天气进入最冷时,胆汁的转化最好,质地非常纯,主要呈红铜色,便叫做“铜胆”,其药用价值最高。
为了得到最好的熊胆,猎人取胆前,还要用猎犬将驼子激怒,这样获取的质地最好,份量也多。
听了这个,铁木真还是不明白:“老人家,那些受伤的人,到底是怎么受伤的?”
“年轻人,不着急,我接下来,就讲两个人掏仓时受伤的故事吧,其中就包话那个被撕掉半边脸皮的人。”
那年冬天,这人带着另外三个猎人,一人牵着一只猎犬,准备到坐仓沟去掏仓子。
驼子很凶,被人从冬眠中吵醒更加厉害,去掏仓的猎人,一般要约至少两个以上的猎人一起去,防止射第一箭的人失手后,其他人还可以补射,或采取其它应急措施。
到了坐仓沟,由于天气寒冷,呵气成霜,他很快发现一根粗大的枯憨大杨筒子,孤立在沟边,开口端积着一层厚厚的霜花,那是狗驼子呼出的热气形成的。
单独的枯木筒子,掏仓时不易惊动旁边坐仓的驼子,四人便轻轻地走上去,决定掏这根憨大杨的仓。
上去后,他们发现枯木筒子外面,布满了狗驼子上下爬时的抓痕,从最深的抓痕可以看出,这是一只不小的狗驼子。
他拿出了斧头,其他三人则拿出了射杀大型猎物的重型弓箭,放出了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