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两百二十一章:啊?宣传曲?  从塌房偶像到文娱巨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两百二十一章:啊?宣传曲? (第2/3页)

唱版,另外一个,就是丁仔你的独唱版。”

    这话其实也说明白了,就是要开始预热宣传了。

    抛却片方在杀青仅仅过了一个月就开始着手布局,似乎有些着急了之外不说,其实会把主意打到丁炙头上也不出奇。

    实质上单论热度和流量而言,整部《红海行动》,包括导演林朝先在内,实际上也比不过丁炙一个人。

    别的不说,就几个月前的那部《我脑中的橡皮擦》,在下映时的最终票房定格在了15.8亿,直接创下了内地爱情片的最高票房记录,又进一步稳固了丁炙的金字招牌。

    一次可以说是运气,两次可以说是巧合,如今已经是第三次了。

    尽管影市不会迷信影星,尤其在前几年的“顶流票房”模式频频遭受滑铁卢后,流量明星一度更是和票房毒药划上了等号。

    但丁炙已经是已经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自己,而且这一次更魔幻,不计算后期的宣发成本,最终票房几乎是制作成本的50倍之多。

    欢颂传媒可以说是在今年开年不久,就直接赚麻了。

    不少人分析过丁炙为什么这么能“扛票房”,实质无非也就四个原因。

    第一自然是他拥有着顶格的话题度和热度。

    第二,就是他在拥有着顶流级别的热度同时,路人缘和口碑偏偏还不差。

    这是和他崛起这几年来,除了拍戏外,并没有过度地“营业”有关。

    更是因为在“抄袭事件”、“采访事件”等风波中完美扭转口碑和舆论所带来的红利,以及他那种“身为顶流却鄙视流量明星”那种人设反差感带来的好感度有关。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丁炙的业务能力几乎是冠绝了同年龄段的所有演员。

    至于第四,就有些玄学了,那就是他特别会挑剧本,或者说,他带着点“票房福将”的意思在,所以即便是再烂的,再不被看好的剧本,只要被他看上眼了,冥冥中也有财神爷保佑。

    其实这种说法,就跟“雨声”或者“瓜神”的人设有点像了。

    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