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6章运河三利,御史相阻 (第1/3页)
诸葛亮作为工部尚书,而且,北方朝廷工部尚书是要优先于南方朝廷的,在品级上也要高上半品。
故而,国家如果真的要开始这么一个大工程的话,也是不可能绕开他的。
杨素上的这道折子,诸葛亮此前已经看过了,这个时候,不缓不慢的展开一份厚厚的卷轴,声音洪亮道,“遵旨!臣等详勘地理,反复推演。拟开凿一条纵贯南北之大运河!”
“北起洛阳,引洛水、黄河之水,一路南下,经淮河、连通长江,再借鄱阳、赣水入岭南,最终沟通珠江水系,直达番禺,并可延伸至新设之交州港!此渠若成,其利有三!”
诸葛亮的声音带着一种工程师特有的兴奋:
“其一,漕运!江南、岭南乃至新辟南洋之地的稻米、赋税、贡品,可借水运直抵洛阳、长安!损耗不及陆路三成,更远胜于海路之险!”
“其二,兵运!南方若有叛乱,或南洋之地需增兵弹压,大军顺流而下,旬日可达,远胜跋山涉水数月!”
“其三,民利!运河所经之处,可灌溉良田,沟通南北商货,繁荣沿岸百业!实乃定鼎南疆、泽被万代之伟业!”
“伟业?”一声带着浓浓讥讽的冷哼响起。
在田丰调到地方之后,接替了都察院左都御史的李纲,此须发皆白,以刚直敢谏闻名。
听到了伟业两个字,他当即出列,对着皇帝一礼,然后矛头直指诸葛亮道:“诸葛尚书好大的口气!你可知,这‘伟业’要填进去多少民脂民膏?多少条人命?”
李纲的声音带着一丝悲愤的意味道,“陛下!天下初定,人心思安!”
“北地冀青幽三州之地,才刚刚恢复生产,中原与南方也尚需进一步恢复民力,南洋更是新附,瘴疠横行!”
“此时举倾国之力,开凿如此千里长渠,无异于再起一场大战!征发多少民夫?百万?数百万?”
“远离故土,餐风露宿,在湿热毒瘴之地开山挖河!役期漫长,监工严苛,疫病横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