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转移视线 (第2/3页)
榷场贸易的利润能够达到榷茶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宋真宗和刘娥,又岂会对其置之不理?
    此外,有没有榷场的存在,都不影响边境地区的走私。
    财帛动人心,凡是涉及到利益的,其中的诡谲手段,以及肮脏程度,可谓是难以言喻。
    世上最肮脏的莫过于人心。
    奴隶贸易,便是人性最好的诠释。
    所以,李杰毫不怀疑走私的背后,会牵着巨大的利益输送链。
    同时,他也不怀疑跨国贸易所带来的利润。
    市面上的象牙、珍珠、犀角、香药等奢侈品,其中大多都不是宋朝本土的产物,而是来自于南洋。
    对于这些珍惜物资,北宋也是实行专卖制度。
    太宗时期,置榷署于京中,诏,诸蕃香药宝货,至广州、交趾、泉州,必须入官库,不得私下交易。
    这些来自南洋地区的奇珍,也是宋廷销往辽国等地的重要物资之一。
    “大娘娘,您还记得我七岁时,爹爹赐给我的那颗北珠吗?”
    北珠,也称东珠,是女真五国部的特产,因颗大光润,极为名贵,备受北宋上层人物的青睐。
    一提到那颗北珠,即便时间过去好几年,刘娥仍旧第一时间想了起来,因为那颗东珠品相极好。
    用珠圆玉润来形容,毫不为过。
    并且,那颗北珠的尺寸超过一寸,搜遍内藏库,也找不出比那颗更大的北珠。
    这颗珠子也很有来历,它是当年和契丹签订盟约后的回礼。
    “物以稀为贵,北珠在本朝是珍宝。”
    “一颗品相上佳的北珠,最少也要上千贯,而爹爹赐给我的那颗,更是难以剂量。”
    “然,此物在女真部,纵使也罕见,但也不过一颗千金。”
    “大娘娘,试想,如果我朝能够和女真部直接交易,购买一颗北珠需要花费多少?”
    “我想,也许不到十贯钱就能买到。”
    听到这里,刘娥终于按捺不住,断言道。
    “不可能!”
    十贯钱买一颗北珠?
    绝无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