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七章 合流 (第2/3页)
后的表现,官家的手腕确实很高明,即使是父亲、丁相这等人杰,也无法摸透官家的心思。
    良久。
    苦思冥想的吕公弼,仍然没能厘清头绪,所以,他不禁求助式的看向了爹爹。
    看到儿子投来的目光,吕夷简微微一笑,缓缓道。
    “艺祖(太祖)为何设立参政一职?”
    听到这话,吕公弼灵光一闪,他终于抓住了问题的核心!
    大宋开国之初,三位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皆是后周旧臣,彼时,太祖保留三人为相,不过是权宜之计。
    毕竟,大宋是代周而立,为了拉拢后周旧臣,这是必要的手段。
    待到政权稳固之后,太祖便罢免了宋初三相,然后将自己的心腹赵普提拔为了宰相。
    只是,立国之初,国朝军政之要务,仅凭赵普一人,完全无法胜任。
    所以,太祖便设立了参政辅助赵普。
    起初,参政一职只是为了协助宰相,并无分权之意。
    不对!
    应该说,太祖最初便有分权之意!
    但碍于形势,不得不隐瞒初衷,直到时机合适,立马图穷匕见,亲自将参政推向了副宰相的位置。
    此乃分权!
    宰相的权力变小了,君权自然扩大了。
    太祖之后,太宗、真宗也继承了削弱相权的宗旨。
    到了官家这里,宰相的权力更是被打压到了极致,频频绕开中书,便是最明显的征兆。
    位置决定了想法。
    吕公弼出身东来吕氏,仕宦之家出身的他,自然是站在了士大夫的这边。
    君权过大,该如何限制?
    在传统的儒家观念中,造反肯定不是正解。
    劝戒,才是正途!
    如何劝戒?
    当然是联合百官,一起向朝廷,或者说官家施压!
    天子,虽然是天下共主,但执行天子旨意的却是士大夫。
    如果没有士大夫,天子的旨意还能如愿施行吗?
    怕是不能。
    想到这里,吕公弼心中疑惑顿解,而后,他稍作思量,小心翼翼的开口道。
    “爹爹,南北之争,是不是暂时告一段落了?”
    吕夷简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