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风 (第1/3页)
    第18章风
    年后。
    李杰的调研报告,又一次登上了内参,这一次,引发的震动比上一次还要大。
    紧接着,杨春收在《浙省日报》第二版发表了一篇文章。
    《鸡毛换糖的拨浪鼓,又响了》
    文中,他引用了李杰文章中的部分数据,再结合乌义县本土的部分数据,论证了鸡毛换糖的必要性。
    鸡毛换糖,既能推动乌义县的红糖产业,又能换回出口所需的‘红毛’。
    那些挑剩下的来的鸡毛,能够进行沤肥。
    利好粮食增产。
    利好农村。
    在陈小飞的来信中,燕京前门大珊栏街道办的干部带着几位知识青年,在天安门办起了燕京大碗茶青年茶舍,卖起了大碗茶。
    收到信后,李杰截取了部分内容,然后又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了《浙省日报》。
    接着。
    虽然大碗茶的生意不好,但摆了那么久还没有出现问题,上面的态度,基本已经明朗化。
    陆陆续续又有一部分学者、记者追踪了大碗茶的新闻。
    得知这事,陈小飞还特地去体验了一把。
    这是真的。
    风又从北方吹响了南方。
    在那帮忙卖茶。
    继‘陈江河’之后,杨春收也在省内出了名。
    作为真正的体制内的人,敢在这种时候给鸡毛换糖背书,无疑是一种极为大胆,且冒险的行为。
    然后。
    全国各地的街头巷尾陆续出现了不少个体的小吃摊、补鞋摊、自行车修理铺。
    免费的。
    微风乍起。
    上面没有彻底定调之前,官方是不可能给鸡毛换糖背书的。
    虽然官方没有为其正名,但乌义县从事鸡毛换糖的‘个体’们,却看到了几分希望的曙光。
    利好小商品流通。
    连续两篇文章,都在经济、学术、新闻界引发了强烈的反响,但鸡毛换糖毕竟有擦边的嫌疑。
    这阵风,慢慢地吹响了北方,吹响了心脏地带。
    既能创汇,又能提高粮食产量,于国于民,可谓是双赢。
    不是造谣的假新闻。
    看到燕京发生的那些变化,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