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乱与愁 (第1/3页)
    头疼啊。
    张裴仁很头疼,魔岩唱片旗下的歌手,一个比一个个性。
    如果给‘卡子’办一场演唱会,然后让何永、张憷、窦威当嘉宾,他们三个肯定不愿意。
    卡子呢,又不参加拼盘。
    总不能把卡子撇下吧?
    不带上‘卡子’,他是真担心票卖不出去。
    红磡是上万人的大场子,一张门票几百块,三人当中也就窦威在香江有点名气。
    但那个人气撑不下上万人的场子。
    接下来一个月,张裴仁左思右想,还是没找到突破口。
    眼瞅着快过年了,他也懒得去想,先回宝岛过年!
    1月底,魔岩唱片的宝岛人哗啦啦全走了。
    春节到了。
    李杰也在准备过年,今年过年,毛毛提议去长安过年,但他把这个建议给否了。
    孩子太小,现在的交通又没那么便利。
    来回一趟太受罪。
    所以。
    年前一周,老周从长安赶到了燕京,今年他们一家人在燕京过年。
    不同于去年,今年这个年,周家内部是一片欢声。
    特别是老周夫妇。
    孙子有了,儿子也赚了‘大钱’。
    他们并不知道版税是从90多万扣到7万多,他们只知道儿子年前带了七万多回来。
    1994年,长安职工平均工资是4172元一年。
    儿子的版税七万多块,是一个职工18年的收入总和,就这,还得不吃不喝。
    他们家是双职工,存了大半辈子的钱,存款也没有七万多。
    怪不得那些公司蜂拥而至的推歌星。
    这是真赚钱。
    侯耀闻:“看这张,电影明星!”
    黄红:“电视明星!”
    候:“不行啊!你电视怎么比电影明星大?”
    黄:“现在哪有时间看电影?都在家看电视!不管演得多差,先混个脸熟!”
    候:“别急,管上!相声演员,不仅脸熟,而且喜闻乐见!”
    黄:“压上!小品演员!现在相声明显干不过小胖!”
    候:“别着急,管上你!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每月光工资,三百多块!”
    黄:“不就三百多块吗?通俗歌星,出场费三万!”
    此时,电视机播放的是1994年春晚,屏幕里黄红和侯耀闻表演的小品叫《打扑克》。
    讲的是一位采购员在火车上偶遇老同学记者,为了消遣,两人用手里的名片打扑克。
    老周夫妇和毛毛都看得很乐呵,不过,一听歌手出场费三万,老周狠狠一震。
    接着,他看向李杰。
    “现在歌手出场费真要三万?”
    “差不多吧,三万还算便宜的。”
    李杰直言道:“有些港台歌手出场费要几十万,像毛阿闵、娜英这些当红歌手,出场费保底要三五万。”
    “那么多?”
    这个数字明显给老周带来了一点小小的震撼。
    不得不震撼。
    露个面就能拿几万块,这种冲击力,简直难以想象。
    “爸,其实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拿到钱的。”
    毛毛跟着解释道。
    “只有最当红的那些人才能拿到,而且,几十万的都是港台歌手,我们这边的,最贵的也就18万。”
    “18万?那也太多了啊。”
    “场次很少的。”
    毛毛口中的18万是指崔建的商演报价,不过,这个价格是有价无市。
    大部分商家有这个钱都去找港台明星了,在当下的环境里,哪怕是港台二三线歌手,也比内地歌手有面。
    之所以有这种大环境,一是跟港台歌曲大行其道有关,二是崇洋媚外的风气。
    港台地区的人均收入是内地的几十倍。
    三呢,是有意引导的结果。
    毕竟。
    香江回归在即。
    当然,这些事毛毛都是听李杰说的,她原本只觉得太过份了,大家都是人,凭什么差那么多。
    “是这样的。”
    李杰跟着附和道:“现在类似的商演市场很乱,有时候去了也不一定能拿到钱,拿到钱,也不一定能走。”
    “不能走?”
    周母惊讶道。
    “嗯。”
    李杰多解释了几句。
    “商演,或者说走穴吧,通常都是商家找到当地的穴头,然后再由当地的穴头找到燕京、羊城的穴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