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三能力,第二态度,第一人品 (第2/3页)
见多识广,教下他呗!”白露倒是不客气,直奔主题。
“白露,爷爷刚来,别让爷爷累着。”林大伟有点不好意思,也有点埋怨白露没提前告诉他,爷爷的到来。
“怎么,不相信我?看不上我这个乡下来的老头子?”老白书记微笑着调侃。
“没有没有,不是不是”林大伟紧张地站了起来“爷爷,我不是这个意思。”
“爷爷,我也不瞒您。我之前也入围过公考面试,都失败了。这次是今年香城的最后一批公考,又采用最新的面试方式,我确实有点拿不准,有点担心。”林大伟也没多想,说出了心里话。
“坐吧,别紧张,”老白书记看见林大伟紧张模样,心中一乐,充溢着一种老顽童般的快感。
“其实啊,你不用考虑太多。你想啊,你报考的这个单位是干什么的?今年是什么特殊年份?招考的对象都是应届大学生吧,那这大学生有什么特质?如果你是考官,你想听到些什么?你希望招来的年轻人能不能干?干什么?”
“啊……换位思考……建国60年大庆……年青人……纪委……反腐败……”林大伟强烈的感觉到了什么,混沌地大脑一下子清醒了许多,似乎隐隐约约地抓住了什么,仿佛在黑暗的隧道里,望见了远处尽头透出的一道强光。
“你为什么要考纪委啊?”老白书记问。
“这是与白露一起商量的,她说纪委最热门,抢手的就是好的。我吧,其实也没多想,只要是公务员就行”。林大伟诚实地回答道,惹得白露直翻白眼。
“哦,那你为什么要考公务员?”老白书记又问。
“一方面,受人尊重,能有所发展,不给白露丢人。而且,对我来说,进政府工作还有另一层更重要的意义”。
“什么意义?”老白书记很感兴趣。
“我爷爷走得早,从小听我父亲说,自我爷爷那辈之前的先人,在旧社会时,穷苦不堪,在陆上也没有一寸田地,一家人只能挤在一条小木船上讨生活。从东江到珠江,再到西江、北江,一辈子的生老病死,都下不了船,备受艰辛,如同是生活在江河上的‘乞丐’。直到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是共产党和解放军把爷爷奶奶和当时刚出生的父亲解放了,把他们从黄埔码头接上了岸,送回惠东老家的县城落了户。分了地,分了房,安排了工作。从此,林家才算过上了好日子。所以,我父亲在户籍里,把他的生日定在了1949年10月14日。他从小就告诉我,要跟着共产党、跟着政府做点有用的事。我想,成为公务员,直接为大家做点什么,既是实现父辈的心愿,也能为自己奋斗出一片天地。”
“嗯……”老白书记第一次听到林大伟的故事,没想到一位21世纪的大学生能有这样的正能量,暗暗惊讶和赞赏,内心中也对林大伟有了新的认识。
特别是,林大伟提起解放广州那一段往事,让老白书记陷入了回忆——当年,他还是解放军四野某部尖刀连连长,1949年10月14日,就是他第一个带着队伍,在老百姓的帮助下,摆渡渡过珠江,从黄埔码头上岸,进入广州市区的。
——这是多么美丽的记忆啊!老白书记一边沉浸在回忆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