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6章 这家伙……飞毛腿啊 (第1/3页)
苏神也没有想到博尔特这家伙竟会指名道姓?
不过没关系,指名道姓也正好。
省得自己麻烦。
反正自己和博尔特今年是必有大战。
面对这样的情况。
苏神在接受采访的时候。
也不废话。
他现在才是奥运会冠军和世锦赛冠军。
博尔特这两个冠军在前面都得加个“前”。
因此苏神也得有自己的威严。
“很好啊,博尔特的挑战我会接下来的。”
“毕竟9秒79也不是什么很快的成绩。”
“我会给他个交代。”
好家伙。
这两人不愧是闪电级别呀。
9秒79,都已经大概9秒80了,在他们眼里都不算是什么很快的成绩。
这是人吗?
如果他们是的话,那让其余好不容易跑到10秒以内,甚至把9秒70+,突破980当成自己人生目标的运动员……
怎么想?
来到钻石联赛罗马站。
因为没有女子100米,所以直接从女子200米开始。
因为高手来的不多,要不就是还没有进入状态,陈娟在这里22秒50就轻松收割。
毕竟第2名才22秒77。
这让陈娟也感到有些苦恼,她很想把自己的200米在帝都世锦赛来临之际,提升到最大值。
结果呢,根本没这个机会。
这些人根本就不给力啊。
上一次奥卡巴雷也不给力。
这一场没有100米,她本来想在200米上做做功夫,全力以赴。
结果这好。
根本没有人能让她调动全力的本色。
刚才说什么呢?
陈娟只是轻松刷了个几十万美刀。
别问她跑的怎么样。
她现在烦着呢。
你问,问就是,感觉一般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
其余的不想多说什么。
看到陈娟这边心情不好。
本来想看看200米采访谢正业。
因为谢正业在200米也是轻松夺冠。
这场比赛连个打开20的人都没有。
那你说谢正业能跑个什么劲?
也是轻松拿下。
原本他也是魔族精神,想要和加特林来一场对决。
毕竟加特林他现在把成绩提高到了一个很恐怖的程度。
已经足够和他对抗。
甚至Pb比他还高。
一想到之前可以轻松蹂躏的加特林提升这么大。
谢正业就想要和他一决高下。
证明自己才是最强历史第3人。
结果加特林也长,根本不跑200米。
反而去跑100米了。
这就让谢正业扑了个空。
感觉非常的不好受。
宛如虚拟了很久的一拳,直接打在棉花上。
简直是自己快吐血。
所以这个时候记者过来采访他,他也没什么好表情,张嘴就说:“我没什么好说的,这场比赛我本来是想和加特林比一比,结果他根本不来比赛,让我赢了都没感觉。”
“我希望下一次他不要缺席200米。”
“和我来一次男人之间的对话。”
“好一个男人之间的对话呀。”
莫斯科之后,现在到了2015年,今年到地图世锦赛的时候,他也要朝着22岁去。
说一句自己是男人没有问题。
不是男孩了。
这一看200米夺冠的男女东方选手都是一个口吻,记者也就识趣的没有多问。
因为问也是白问。
这两个人根本就不会跟你逼逼。
作为90后的领军人物,两个人只想办自己的事情。
其余的不要和我多说。
毕竟他们又不是娱乐圈的演员,没必要和大家装太对。
运动员当然也需要流量,需要扩大影响力,需要赚钱,需要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但是……
这前提是要自己出成绩的基础上。
先要把自己的主项做好。
如果主项目都没做好。
那还是算了。
男子110米谢文君因为比赛前脚部有些不适,宣布退赛。
那这也一样,大家的关注点就都放在了100米以上。
因为苏神。
要参加这场比赛。
刚刚在前几天回应了博尔特的话。
现在记者们都在炒这个事情呢。
所以才刚走出来,就能听到现场的大量欢呼声,现场的解说员也都开始纷纷预测苏神这一枪准备跑出什么成绩来。
倒是加特林,相当有些自信。
看起来今年彻底把技术改动以及跑动的类型优化完成后,加特林想要和苏神试试水。
毕竟他这么久没有跑。
自己拿出最好状态,不是不能比一比吧。
这也是为什么他这种比赛不参加200米。
就是想要在这个时候,看看能不能拿下苏神。
起码也要在视频里面留下个记录。
不然的话,自己根本就没有击败他的可能。
苏神则根本不废话。
他现在的确也要找人来刺激刺激自己的实战状态。
这不是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吗?
加特林正好呀。
set。
加特林双手撑地的幅度格外讲究。
掌心与肩同宽,指尖微微扣进塑胶,肩背肌肉像被预压的弹簧,既不紧绷到僵硬,也不松弛到泄劲。
他的臀部缓缓抬高,小腿肌肉线条骤然清晰,却没有刻意踮脚——
这种“半蹲蓄力”的姿势,是他启动阶段“核心优先”技术的关键。
加特林今年的状态不愧是进入新的极致巅峰。
有几把刷子。
年纪这么大,还有这么好的状态的人。
真没几个。
不说你可能都要忘了,他其实早就已经30多了。
作为一个马上就要33岁的老将。
交出这个状态真是可以。
相当恐怖。
发令枪响的刹那。
加特林没有追求“瞬间弹起”的视觉冲击,而是先靠核心肌群的收缩带动躯干前倾,腰腹两侧肌肉轻轻绷紧,像“拽着身体往前送”。
弹离地面时,肘部保持微屈,没有大幅度甩动,而是贴着身体做小范围快速摆动,确保上肢力量不分散。
双腿蹬地的力度则顺着核心的牵引逐步释放,后蹬腿的脚跟没有刻意抬到臀部,而是以“够用即止”的幅度发力。
前伸腿落地时。
脚掌前掌精准踩在身体重心正前方。
避免了因蹬地过猛导致的重心偏移。
的确,他的技术性真是做的可以。
在现有的技术体系里面。
挑不出多少毛病了。
这也是为什么他今年已经到了33岁的高龄,还可以越跑越快的原因。
身体机能不在巅峰,但是技术机能已经更进一筹。
到了新的高度。
前5米,他的躯干始终保持着30度左右的稳定前倾,没有因加速出现左右晃动,摆臂与蹬地的节奏像被精准校准过。
每一次手臂后摆,都对应着同侧腿的蹬地发力,核心则像“传动轴”,把上肢与下肢的力量拧成一股劲。
到10米节点时,他的速度虽未完全拉满,却已透出“稳扎稳打”的压迫感,身影在赛道上显得格外扎实,没有一丝漂浮,仿佛每一步都在为后续的加速“打地基”。
这种“核心驱动”的启动技术,让他避开了多数选手启动时“发力过猛易失衡”的问题,为10米后的途中跑铺垫了平顺的节奏。
今年的加特林对比,前两年在前面更加讲究节奏感。
而不是先把速度猛冲上去再说。
这也是他对自己个人实力的一种自信。
站在加特林身旁的维考特,从“各就位”起就透着不一样的激进。
他双手撑地时掌心略宽于肩,身体重心压得更低,肩膀几乎要贴到赛道,像一头准备扑向猎物的猎豹。
“set”阶段,他的小腿肌肉绷得发亮,脚踝微微踮起,明显在为“瞬间爆发”蓄力。
连呼吸都压得极浅,眼神死死盯着前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