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8章 历史线重合!鸟巢大战,即将开始 (第2/3页)
右侧则是本次男子百米的分组名单,博尔特、加特林等名将的名字赫然在列,苏神的名字被用红色字体标注,清晰地显示在第几组第几道。
刘祥的目光立刻被大屏吸引,他身体微微前倾,手指朝着大屏上的成绩曲线指了指:“你们看这条线,不是突然往上跳的,是一步一步慢慢涨的,这说明苏神的进步是扎实的,不是靠运气。”
他的语气很笃定,眼神里带着对后辈的认可。
“我当年练跨栏的时候就知道,短跑项目最忌讳‘拔苗助长’,每0.01秒的突破,背后都是上千次起跑、上万次摆臂练出来的。苏神能在这几年拿下几乎短跑荣誉大满贯,说明他的技术动作、力量储备都已经达到了世界最强水平。”
“如果不是应该还有博尔特在。”
“我都想要说这个时代没有人能和他竞争。”
“还有什么别的意见吗?”
“没有了,现在他的水平非常非常的高,甚至只看项目的话,他已经比我当年的成就还要更高,面对这样人类历史上最强的选手之一……”
刘祥笑道。
“我只能说。”
“相信他就好了。”
“当然如果能在赛前把大家的好运借给他,让他能够在鸟巢击败强敌。”
“就再好不过。”
这话说出来,让不少老田机迷都感觉到眼眶一热。
许多回忆直接就窜上了心头。
聊完男子百米,杨剑又把话题转向中国的优势项目——女子竞走:“这次女子20公里竞走,刘虹是夺冠热门之一,你觉得她这次的竞争力怎么样?”大屏随即切换到刘虹的资料,左侧是她过往三次参加世锦赛的成绩,两次银牌一次铜牌,右侧则是她的技术分析图,标注着她的步频、步幅和摆臂角度,每一项数据都接近竞走项目的“最优标准”。
毕竟这几个人是有夺冠的实力。
单独拿出来说再正常不过。
已经在一档节目里面,不可能面面俱到。
把最有可能夺冠的人拿出来说。
也是最正常的做法。
刘祥的表情变得更严肃了些,他看着大屏上的技术分析图,语气带着十足的专业:“竞走和短跑不一样,比的不是爆发力,是耐力和技术的结合,稍微有点偏差就可能被判犯规,所以‘稳定’是最重要的。刘虹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她能把技术动作保持整场比赛——你们看这个摆臂角度,从起步到冲线,几乎没怎么变过,这就是常年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也是她能在高强度比赛里不失误的关键。”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她的心态很成熟。我记得2013年莫斯科世锦赛,她最后阶段被对手反超,拿到银牌的时候,她没有抱怨,反而说‘下次会做得更好’。这种能从失利里总结经验的心态,对运动员来说太重要了。这次在家门口比赛,虽然有压力,但更多的是动力,以她现在的状态,冲击金牌完全有希望。
说话间,大屏又播放了一段刘虹赛前训练的视频:她在操场的跑道上匀速前进,手臂前后摆动的幅度精准,脚步落地时轻而稳,身后跟着的教练不时用对讲机提醒她调整节奏,而她只是微微点头,脚步丝毫没有停顿。
刘祥看着视频,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你看她训练时的专注度,眼里只有前方的赛道,这种状态就是‘冠军相’——不管对手是谁,先把自己该做的做好,剩下的就是等待结果。”
当然竟然请了刘祥过来。
那就不可能不提一个项目。
杨剑忽然抛出一个观众很关心的问题:“作为曾经的跨栏运动员,你怎么看这次世锦赛的男子110米栏项目?有没有特别关注的选手?”
大屏随即切换到男子110米栏的参赛名单,梅里特、理查德森等名将的名字都在列,还有中国选手谢文君的资料。
刘宪华的目光在名单上停留了很久,手指轻轻敲击着演播台的桌面,像是在回忆自己当年的比赛:“110米栏是个很‘磨人’的项目,既要有短跑的爆发力,又要有跨栏的节奏感,哪怕一个栏没跨好,整个比赛就毁了。”
他看向运动员名字,语气带着几分感慨,“梅里特的爆发力很强,过栏速度快,但他有时候会在最后几个栏掉节奏;理查德森的节奏感好,但起步反应不如梅里特。他们俩各有优势,比赛的时候就看谁能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提到谢文君时,他的语气多了几分期待:“阿君是个很努力的选手,这些年一直在改进自己的过栏技术,从以前的‘跨栏’慢慢变成‘跑栏’,这是个很大的进步。但他现在缺的是大赛经验,尤其是在这种万众瞩目的场合,能不能顶住压力,把训练水平发挥出来,是他这次比赛的关键。我希望他能放开了比,不管结果怎么样,都是一次成长。”
“当然了。”
“如果能在鸟巢拿下一枚奖牌。”
“我认为就是他最想要做到的事情。”
“近些年来整个110米栏的水平其实是比我那个时代略有下滑。”
“因此他这个成绩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
“不过还是要看他大赛的发挥如何,有很多运动员明明这个赛季的整体硬实力足够,但是因为在比赛中没有发挥出来,那样就显得很可惜。”
刘祥自己是大赛型选手。
他当然知道在比赛里面发挥自己有多重要。
不然你在小赛里面发挥的再好。
也不如大赛里面一枪惊人。
整个解析过程中,刘翔很少看提前准备的稿子,大多时候都是看着大屏上的画面,结合自己的经验侃侃而谈。
遇到专业术语时,他会特意放慢语速,用更通俗的语言解释——比如说到“步频”,他会用“每秒迈几步”来形容。
说到几种“过栏技术”,他会用手比划着“抬腿、过栏、落地”的动作,让观众能更直观地理解。偶尔遇到不确定的数据,他会转头问身边的工作人员,语气谦逊,丝毫没有“传奇”的架子。
杨剑看了一眼时间,笑着说:“聊了这么久,咱们也听听现场观众的声音——导播,能不能切几个观众采访的镜头?”
镜头立刻从演播室切换到观众席,首先对准的是一群穿着校服的学生,他们手里举着“苏神加油”的手绘手牌,脸上贴着小国旗,看起来格外有活力。
“同学,能说说你最期待这次世锦赛的哪个项目吗?”现场记者的声音传来。
其中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立刻举起手,声音清脆:“我最期待男子百米!我想看看博尔特到底有多快,也想为苏神哥哥加油!”
旁边的男生则补充道:“我还期待女子竞走,希望刘虹姐姐能拿金牌!”他们的回答充满孩子气的真诚。
让演播室内的刘祥忍不住笑了起来。
或许有提前的彩排,但是相信这些话这些答案……
绝对是绝大部分中国人真心想要说的话。
镜头随后又对准了一对中年夫妻,他们手里拿着相机,正在给彼此拍照。
“我们是从上海来的,特意为了看刘祥和苏神。”妻子笑着说:“2008年奥运会没买到票,这次终于圆梦了,不管谁赢,能在现场看一场顶级田径比赛就很满足。”
丈夫则指着远处的赛道:“我年轻的时候也练过短跑,知道运动员不容易,今天来就是想给他们加加油,不管是中国选手还是外国选手,只要拼尽全力,就值得尊重。”
还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田径赛事纪念册,封面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海报——那正是刘祥夺冠的一届。“我关注刘祥十几年了,从他第一次拿世界冠军就开始支持他。”
老人的声音有些沙哑,却格外坚定,“今天看到他坐在演播室里,我特别开心,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了一样。希望这次世锦赛,能有更多年轻人像他一样,为中国田径争光。”
听到这里。
刘祥自己……
都有些哽咽。
“其实每次看到这样的观众,我都特别感动。当年我受伤的时候,很多人都在支持我,哪怕我没能拿到好成绩,他们也没有放弃我。现在我坐在演播室里,也是想把这份支持传递下去,让更多人关注田径,关注这些努力的运动员。”
每段采访结束后,镜头都会切回演播室,让刘祥和杨剑分享感受。
看到学生们举着博尔特的手牌时,刘祥忍不住调侃:“看来博尔特的人气比我还高啊!”随后又认真地补充道。
“不过我希望大家除了关注博尔特、苏神这些超级巨星和我这些‘老面孔’,也多给年轻选手一些掌声。比如这次参加男子跳远的王嘉南,还有女子标枪的吕会会等等,他们都是很有潜力的选手,可能现在名气不大,但说不定这次就能给大家带来惊喜。”
杨剑看了一眼演播台上方的时钟,对着镜头说道:“各位观众,距离开幕式正式开始还有不到十分钟,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场地中央——倒计时装置已经准备就绪,一场属于田径的盛宴,即将拉开帷幕!”
镜头随即从演播室切换到鸟巢的场地中央:原本铺设着绿色草坪的区域,此刻已经亮起了巨大的LED屏幕,屏幕上显示着“10”的数字,周围环绕着红色的灯带。
如同一条燃烧的跑道。
场地四周的观众席已经坐满了人,大家都朝着LED屏幕的方向望去。
有人开始跟着屏幕上的数字轻声倒数。
气氛越来越热烈。
刘祥此时也站起身,走到演播室的落地窗前,朝着场地中央的方向望去。阳光此时已经落下,鸟巢内的灯光全部亮起,五颜六色的光束在场地内交织,形成一片梦幻的光影。
“真漂亮。”
他轻声感叹,声音里带着对这个场地的眷恋。
虽然取得了很多荣誉。
但他没有在鸟巢,在家门口为大家拿下一块金。
估计是他一辈子都难以抹平的遗憾。
“希望接下来的比赛,能配得上这个漂亮的场地,也配得上这么多观众的期待。”杨剑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随着主舞台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