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零三章 《流浪地球》架构  光影大玩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六百零三章 《流浪地球》架构 (第2/3页)

定是最高的。

    而且,这两架飞机是姑侄俩个人掏钱买的,账目上就是公司向两人租了两架飞机,公司要负责两架飞机的维修保养费用,每年还要支付给姑侄俩不菲租金。

    这都是合理合法的操作,没什么值得诟病的。

    交付仪式办的很简单,拉几个横幅,拍两张照片,跟记者聊两句也就是了。

    添了这么个大件,要说不高兴那是不可能的。

    “瞧给你乐的,”王鸿卫在《流浪地球》剧本研讨会上说,“不就添了架飞机吗。”

    “那也是公司的大喜事。”程玉安不管,自个儿接着乐,“以后去哪儿都方便了。”

    回到剧本《流浪地球》的剧本上,自从决定要推翻原着重写故事,编剧组日夜不停地赶工,想争取在年前把剧本大纲定了,年后同步选演员和做详细的故事。

    “我们延用原着的基本概念,但人物和故事我们要全部重新写过。《流浪地球》编年史做的也差不多了,世界观的构建预计再有半年就能确定。”王鸿卫主导整个编剧组。

    “我们先定了几个人物……”王鸿卫在黑板上写写画画.

    写剧本和写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环境。

    家写一个故事往往第一个想到的是人物和情节,但编剧则不一样,编剧第一个想的是环境,即这个故事和人物在一个怎样的场景里。

    影视是一幕幕的,每一幕都有自己的环境。

    所以编剧必须考虑人物在环境中的行为和故事在环境中的合理性。

    环境构建好了,编剧们才在这个环境里塞入人物和故事。

    但是编剧在剧本上不会像家那样过多的渲染环境,剧本头一句一定是场景,比如“白天,走廊”或者“黑夜,办公室”。

    场景描写很简单,但编剧却要最先构思这个。

    这大概是编剧和家最大的不同之处,也是很多作家跨界写不好剧本的原因所在。

    在程玉安的有意引导下,各位编剧碰撞得很激烈。

    首先确定下来的是两个主要场景。

    外部环境,地球开启流浪之旅后,原着对外部环境有比较详细的描述,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