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8章 这一拜  德云:从大师兄开始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268章 这一拜 (第3/3页)

,一老一小玩得不亦乐乎。

    时间缓缓。

    开场在即,观众们开始进场。

    半个小时多,场内已经坐无虚席。

    德芸书馆开业这么长日子,总算头一回坐满了。

    不容易。

    今天的观众也有特色,年老年少参半。

    不消说,年轻人八成都是奔着唐云风来的。

    因为他提醒师姑,打杭城回来,便将自己的名字写上了水牌。

    现在看来,多少还是有效果的。

    不错。

    站在舞台边的唐云风,台下未挪位置的金爷,瞧着心里都高兴。

    唐云风脑子里,不断琢磨着刚才金爷的指点。

    紧张倒不至于,就怕自己使得活让人笑话了。

    要知道,人家今天愿意来,这是观众们捧场。

    那明天呢,后天呢?

    书开了,后面能不能勾搭着观众再来第二回,第三回,这可靠得全是艺人的能耐。

    终于,时间到了。

    唐云风一抬步,踏上舞台,朝台下鞠躬,直接重新在椅子上落座。

    瞧瞧。

    评书门不但场子简陋,就连演出流程也简单得不行。

    但人家却赚着,比所有艺人还要多的钱。

    讲理不?

    谁知,唐云风刚一落座。

    台下除了掌声,还有不小的议论声。

    掌声来自年轻观众,议论声来自年老的观众。

    年轻观众就是瞧个新鲜,甚至她中不少人,都跟唐云风一样,大姑娘上花桥……头一回。

    说得是头一回,听得也是头一回。

    但年老观众可就不同了。

    人家可不是来追星的,而是来听活,听味道的。

    而评书门的艺人,为什么越老越吃香?

    关键就在于老艺人,借助自己的年龄身份,容易“压点”。

    评书重“评”,不想搞那么复杂,那就理解成“讲道理”吧。

    这世界上,人们只有听老人讲道理的,哪里有听十几岁小孩子讲道理的?

    没错。

    就是唐云风太年轻了。

    但好在他年龄虽小,但一身气场、风采还是相当不错的。

    江湖上的调侃儿叫“人式压点”。

    别怀疑,这在吃开口饭的行当里很有用。

    不然,可能有些倔老头,这会儿转身便走了。

    其实也不止艺人行当这样,现实中同样如此。

    想想那些对姑娘骗财骗色的渣男,有几个长得丑的?

    唉,可怜。

    没有一副好皮囊,连渣男都没得当。

    台上台下就绪,终于要开书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