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六八章 带火一座城  文娱试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三六八章 带火一座城 (第2/3页)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大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日头从坡上走过

    照着我窑洞晒着我的胳膊,

    还有我的牛跟着我】

    于是心心念念爱豆又跑到哪里去浪了的柿子们,第二天一大早就听到了一首清新脱俗、风格迥异的《黄土高坡》。

    不知为什么,柿子们觉得歌曲豪迈苍凉、奇异却好听,一边又想起韩试嫩得出水的脸,怎么都感到不搭,有点想笑。

    “我想起了有人说,苏东坡的词须关西大汗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活捉一枚文化人。我听到柿子的新歌,只瞬间脑补出柿子穿着汗衫光着梆子在山坡大吼的画面,好接地气的赶脚。”

    “赌一瓶艾迪钙奶,哪怕柿子土味十足,只要光着梆子,楼上仍旧跑不掉犯花痴的命运。”

    “是在下输了。经过我的再三想象,我不得不承认你说的终究是事实。”

    “别歪楼,现在的关键难道不是该问下柿子在哪吗?歌里面猜不出来呀,只知道应该在西北方向,距离兰州或许不远。”

    网友们纷纷开始揣测韩试的落脚处,猜到长安的人很多,可并没有什么用,无法确认。

    但也有少数人准备直接去长安碰碰运气了。

    吓得韩试不敢继续高调发歌了,接下来的好几天都在长安城里城外,与秦沐雪享受旅行的时光。

    大小雁塔、碑林、安远门、省博物馆、金大侠论剑的华山……名胜的参观有点例行性的意味,多半是浮光掠影,毕竟韩试不想被认出来,而且人一旦太多,风景真就没了多大意思。

    相比之下,倒是是大街小巷里原汁原味的关中民居、陕北话、秦腔唱段和长安摇滚,别有一股磁力,让韩试有些流连忘返。

    两人像个最普通的小情侣,每天除了固定运动,就是久久盘桓于东关、西关,流连在钟鼓楼下,领教长安的小吃。

    长安的小吃也是性烈如火的。

    有家叫“老孙家”的泡馍馆,成了短短几日内韩试和秦沐雪多次光顾的地方。

    把锅盔细细掰碎,端着海碗冲羊肉汤动作烦琐复杂不提,待一碗羊肉泡馍端将上来,汤上面漂着一层红彤彤的油花,尚未举箸,强烈的羊肉膻香,厚腻的羊油味,混着辣油的劲道,一齐涌上眼鼻唇舌。

    忍着油味肉香的冲击,猛低头喝下一大口汤,怎一个热字了得,仿佛身体每个毛孔都张开了,大口喘出醇醇的羊肉气息。

    天天吃着这样的“烈”食,恐怕姑苏女子也会喜欢上吼声如雷的秦腔。

    难怪,原籍湖南、北京的几位大仙,会在长安找到《梦回唐朝》的粗犷灵感,张楚、郑钧会在此吟唱《姐姐》、《赤裸裸》,尽情挥霍颓废、愤激和批判力。

    防空洞里的地下摇滚,两人也去听了。场地的逼迫感与音乐的爆烈,混杂着难闻的气味和狂热的氛围,对两人来说都不是太好的经历。

    只是没有了包装下真实无比的呈现,又让韩试和秦沐雪似乎更近距离地接触到了摇滚人的内核,与《乐队》的欲言又止、似是而非,要清晰得多。

    两人都印象深刻的是南门外自乐班的秦腔表演,“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两千万儿女都吼秦腔”。

    “干光光乱弹”是关中一景,指的就是老农民在空旷的田野里扯着嗓子喊秦腔,左手扶犁,右手挥鞭,一边走着,一边唱着:“为王的打坐在金銮殿上,待为王下殿来仔细观望郎里个儿当。”

    贾平凹说得不错,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

    网上说去长安,有四件事是一定要做的。

    第一件是拜谒始皇陵,瞻仰兵马俑;第二件是品尝西安泡馍,喝西凤酒;第三件似乎不登大雅之堂,但还是要做,就是在东大街一带闲逛,看带有西北风情的绝色美女。如果只做了这三件,你还只是西安的一个过客,还有一件必做的是听秦腔。听了秦腔,你的魂儿才彻底留在了西安。

    可是单单听秦腔是不够的,一定要瞻仰过古迹,才听得出秦腔的豪壮;一定要吃过泡馍喝过西北的烈酒,才听得出秦腔的苍凉;一定要爱上西安的女子,才听得出秦腔的味道。

    “所以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