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七章 消逝的东西 (第2/3页)
。
于秋阳在跟江大沟通,就明确提出到时很期待和韩试能够见面探讨。
交流会有央视的全程录制播出,是在全国人民面前露脸的大好机会,江大当然也不希望拿得出手的韩试缺席,所以韩试还在米兰就被问了好几次回国行程了。
对于真正有学识素养的文坛大家,韩试是抱着足够的敬重的,很乐意回校去见一见于秋阳先生。
可对于江大领导透露出的一点口风,却又十分迟疑。
作协的邀请。
老实说,韩试真没有多大兴趣,尽管听上去十九岁的全国作协成员,是个相当亮眼的荣誉。
文学是一见极其主观的事,成立组织就挺扯淡,失去了自由的灵魂想写出好的作品未免荒诞。
何况与志同道合的文学团体性质不一样,作协的官味儿有点浓,标准有点迷,乃至有些被法院判决了抄袭的人都能堂而皇之地加入其中。
而且前些天传得沸沸扬扬的一件事,也让韩试的心里相当膈应。
有个副主席的女儿出版的诗集被爆出来,现实版的《我的区长父亲》生动地上演了。
里面的诗歌——姑且称之为诗歌,有多辣眼睛且不谈,关键在于部分作协下辖群体的操作,真的是强行迫使华夏人民欣赏了一出皇帝的新衣。
国内的主流文学期刊一波尬吹,愣是把小学生日记说成了现代主义的先锋作品,不说文人秉正清高的风骨,连一丝面皮都自个儿扒拉下来揉搓了。
比掩耳盗铃都可笑,简直是考验全国网友的智商与善良。
但不要脸的又何止日趋边缘化的作家们。
同样在前几天火出了圈的一个脱口秀节目上,足球与篮球的菜鸡互啄也是让人大开眼界,唾面自干都不足以形容一些人的境界。
只是用节目发起人的话说,无所谓,主要是挣的多。
所以嘉宾们面对群嘲也可以嘻嘻哈哈,坦然自若,不以为耻。
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无数赋予意义的精神性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