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恋爱问题 (第2/3页)
知识分子谈恋爱的花样又要多一些。有了约会不能去时,总不能开个条子“有事不能来”就了事。有时又会有点小波折,需要经过闹意见和解释。小误会小波折不会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会有,两个人不可能各方面都一样。说恋爱完完全全一点也不妨碍学习是假的,但我所说恋爱不妨碍学习是怎样解释呢?事情处理得好,可以减少妨碍,而且还可以从别的方面来补救。如果一个人把恋爱处理得很好,很顺利,那他不但感到这个世界很可爱,而且有一个人特别可爱,觉得到处都是光明快乐,生命特别充实起来,这时候,可能原来要每天睡眠八小时的,现在只要七小时就够了,做起事来特别有劲,效率提高,还可以弥补谈恋爱时所受的时间损失。恋爱时,要让互相进行了解的时间比较短,波折少,误会少,这样就可以减少妨碍学习,使得自己安心学习。假如不谈恋爱,光是“想”恋爱,那才是真正妨碍学习。又有些人不管时间浪费与否,情书一封接着一封写;或者是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与贾宝玉,今天你生气,明天我不高兴,今天你道歉,明天我赔礼,闹来闹去,这才是大大的浪费时间,浪费人生中最宝贵的青年的时间。所以主要的还不是妨不妨碍的问题,而是看自己如何处理的问题。不要性急,怕浪费时间而着急想恋爱的时候,反而浪费了时间,到了适当时机可以解决而不解决也是浪费,当本能上有这种要求而又能适当的解决,不会太妨碍学习。
(二)“现在要学习要工作,先学习好工作好,有了‘本钱’然后去解决。”
这句话有一部分理由,主要把精力放在学习和工作上,等学习和工作有了把握后再来解决,没有什么错误。婚姻法规定到了十八岁二十岁可以结婚,但并不是到这个年纪非结婚不可。我个人觉得迟点解决这个问题,先好好学习和工作,那是很好的。但“有了本钱再去解决”的说法又不对了,这种想法在思想上有毛病,这种想法大部分是男同志的,以为有了地位有了事业之后就可以找到一个更漂亮更理想的爱人。其实,也许你所理想的女同志不稀罕你的地位,你所理想的条件会越来越低。只要两个人说得来,互相了解,共同进步,就可以相爱。
(三)“学习时期谈恋爱不要紧,工作时谈恋爱会影响工作,影响学习没有影响工作重要;学习时都是同学,纯洁,工作时同事都有社会习气,不好。”
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学习时期以学习为主,工作时期以工作为主,现在影响学习也就是影响了将来的工作,学习与工作不应该这样机械来划分。在学校是纯洁,那怎么说呢?难道事情懂得多一些,对世界认识更清楚,工作经验更丰富那算是复杂吗?照这样说,小孩子或者是没有知觉的人是最纯洁了。说是在学校里纯洁,在旧社会是有些道理。因为旧社会是坏的、不健康的,在学校里的人还没有染上旧社会的恶习,到了社会很容易染上,不然在旧社会里就没有出路。《静静的嘉陵江》电影里的男主角,在学校时满怀壮志,离开学校后很自然地向旧社会投降了,罪恶在那个社会制度。现在不必再担这份心事,工作愈久锻炼得愈坚强,思想愈进步。在学校中可以互相了解,工作中也可以互相了解,学校与社会的比较在今天是多余的。
(四)听说同学中还有以学年来谈,说三四年级可以谈恋爱了,而且要在学校中解决就得抓紧些。并且还有这样一个歌谣:“大一骄,大二挑,大三抖,大四没人要。”
大概这是一些男同志拿来挖苦女同志的,这是轻浮的刻薄人不严肃的看法。本来一二年级年纪比较小,对这个是比较不容易感到兴趣,有些人觉得还不如打球来得有兴趣。到三四年级也只是青年的开始,来日方长,不用着急。我给你们改上四句:“大一别谈,大二不急,大三慢慢来,大四没关系。”
(五)“恋爱时期长好还是短好?”刚才还有人问:“恋爱的结果是不是结婚?”
除了极少数人,如封建时代的老处女,此外一般人不管恋爱不恋爱都要结婚,从恋爱到结婚时间是长好还是短好,那看你们两个人到了什么时候愿意结婚就结好了。但人的思想也很怪,有些愿意长,经过多年的谈话通信,了解又了解后才敢结婚,大部分是女同志愿意这样做;有些又愿意短,简单明确,结婚了事,这大半是男同志的看法。女同志愿意经过长时间再结婚的思想是有它的社会根源,有它一定的道理的。因为旧社会里男女社交不公开,接触男性的机会很少,万一将来发生了失恋离婚等事,女同志的负担要比男同志多。在封建社会里女人没有地位,被男人抛弃后是很可怜的,尤其精神上的打击更大,所以希望时间拉长,多些考虑的机会。在新社会里不同,应该有新的看法,社会在向前走,人也慢慢在变,现在社会不像从前那样可怕,即使万一遇着这样的人,那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自己还是一样的可以学习,可以工作,别人没有轻视你的权力,不必作不必要的拖延。只要互相了解,相爱,到了适当的时候就可以结婚。回过头来说,也不能一见钟情,于是就山盟海誓,因为互相还不了解。
(六)“生活枯燥,想找一点安慰,所以要谈恋爱。”
我说生活并不枯燥,如果感到枯燥,那应该想一下,为什么会枯燥?生活可爱得很,到处都很好,我们的生活都是一天天向上的,那怎么会枯燥?以我自己来说,现在住在四四方方的房子里,不能下乡也不能下厂,接触的人没有你们这么多,成天看稿、回信,再不然就是行政工作,但我的生活并不枯燥。一个机关至少有五十个过去环境不同的人碰在一起,要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生活、个性就需要很多的时间,而且也很有趣,譬如在我们那里的一个看门老头子,他看了几十年的门了,替各种各样的人看门,他脑子里的想法可多呢。如果要去了解他就非常有趣,从他身上可以写出几篇小说来的。来到你们这里,看到这么多年轻人,更加有趣了,你们学习的东西又是很复杂的,这么多人生活的一个大团体怎么会感到枯燥呢?如果感到枯燥那还是旧知识分子的看法,没有从日常生活展开生活圈子,也不会从这当中看到新事物的生长。要是能从日常生活中发觉新的事物,生活只会感到可爱、有兴趣,不会枯燥。但人终归是人,有时他的确也需要另外一种安慰,如果你和你所喜欢的人谈音乐谈文学,那比你和别的人谈起来是不同的。否则的话,也不会有今天所讲的那么多问题了。新社会里的人,尤其是青年们,应该生活得有趣而快乐,如果有那么一个人使你特别的快乐,那当然更好。但这是为了把生活更弄得美满些,而不是因为生活枯燥。
(七)“温情好不好?”
一讲到温情,立即会有人说,嘿,小资产阶级!这个问题,我以为我们不是为了生活简单化而奋斗,三枪两刀的作风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一个人有时候是需要安慰与体贴,简简单单三言两语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如果说到感情就说是小资产阶级,那岂不是说无产阶级没有感情吗?将来的人都是很有风趣,很有修养,很有文化的。我到过几次苏联,接触过工人,他们说出来的话常是很含蓄很有趣。当然,像有些人说话的拐弯抹角,“你是很有天才的,工作很积极,学习很认真,一切都很好,希望你能更加好;可是我对你还有一点点想法,不过说出来也许还是错误的……”充分表现了小资产阶级的不直爽,并不是温情。无产阶级并不是一根肠子通到底,从《莫斯科性格》可以看到,当厂长和他的太太为了工作而争吵之后,厂长离开时忘记取衣服,他的太太立即到衣架去替他取,表现出对他一种特别的感情。总括起来说,原则上我们不让步,但在生活上多懂得一些细致的感情,思想上有些共通的东西,那还是好的,只要不过于婆婆妈妈。
以下几个问题是关于恋爱要不要条件与要怎样的条件方面
(八)“要不要条件?怎样的条件?”
要是恋爱不需任何条件,等于捉迷藏,何必反对父母包办婚姻?条件是要的,看在怎样情形下确立条件。有些人的条件是传统的看法,看长得漂不漂亮,根据“相面”来确定合不合乎条件,这是旧的观点,不对。美的东西多得很,要是思想落后,趣味低级,那这个人本质上就不美,线条的适当与五官的位置摆得好,那是表面上的,不是内容。而且一个人不能青春常在。是不是在对方的青春过去后又要另寻爱人呢?况且长得美不美不是绝对的,是比较的。根据“相面”来定合不合乎条件是旧社会里把女人当作玩物的看法。至于其他思想、兴趣等都是从具体环境里产生出来,不是一成不变的。
(九)有些女同志的条件:“要求爱人一切都比自己强,无论思想、学术、工作能力一切都要求比自己好。希望爱人来帮助自己进步。”
这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