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老聃、关尹、环渊  青铜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老聃、关尹、环渊 (第2/3页)

讨究的结果,《老子》成书甚晚的这个事实大抵是为一般人所认定了。但由这个事实所派演出来的问题仍然是汉初的问题之重演,便是老子这个人的存在和其年代。

    有人说老子即是太史儋,如此则成书之年代与《史记》言老子后人的一节均相合无间。主张这一说的可以罗根泽为代表。

    有人说老子固是老聃,但老聃年代当在杨朱、宋钘之后,经其学徒们的宣传使之成为孔子师,而《老子》之成书或尚在秦、汉间。主张这一说的可以顾颉刚为代表。

    又有人说老子即是孔子之师老聃,《老子》书是老聃的语录,其成书年代当与《墨子》同时。至于老子后裔的一段插话是汉人假造的家谱。主张这一说的可以唐兰为代表。

    在这儿我不妨先说出我自己所得到的结论。我的见解是以唐说为近是。老子确是孔子之师老聃,《老子》书也确是老聃的语录,就和《论语》是孔子的语录,《墨子》是墨翟的语录一样。特集成《老子》这部语录的是楚人环渊。环渊集成这部语录时,没有孔门弟子那样质实,他用自己的文笔来润色了先师的遗说,故尔饱和着他自己的时代色彩。这种态度在墨家弟子中也未能免。真正的墨翟遗说只有今存《墨子》中分成了上中下三篇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那些篇,那是墨家三派所分别著诸竹帛的。但我们请把那上中下各篇来比较一下,便可以知道那详略是怎样的不同。《论语》虽然不是孔子的手笔,《墨子》虽然不是墨翟的手笔,但其中的主要思想我们不能不说是孔子和墨子的东西。同这一样,《老子》虽然不是老聃的手笔,但其中的主要思想,仍然是老聃的创见,秦、汉以前的人都是我们的证人,汉人所提出来的老莱子和太史儋实在是不能冒牌的。

    二

    孔子曾以老子为师,除上述《庄子》及《吕氏春秋》之外,在儒家典籍中已是自行承认的。《礼记》的《曾子问》里面有四处引到老聃的话,都是孔子自己说,“吾闻诸老聃。”《论语》的《述而篇》言:“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老彭当是老子与彭祖,而马叙伦更以为一人,谓即老聃。足见孔子及其弟子们并不以孔子师事老聃为耻辱,我们用不着采取后儒的狭隘的门户之见,要把老子的存在来抹杀。其实老子做孔子的先生是毫无愧色的,而老子有过孔子那样的一个弟子在秦、汉以前也并不见得是怎样的光荣,道家一派用不着冒充,儒家一派也用不着隐讳。韩愈《原道》上所说的“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这样无征而必的翻案文字,真可以说是绝顶的偏见。

    老子的时代本来还没有著书的风气的,就是他的后辈孔子、墨子所有的书,也不是他们自己所作。但是老子是有弟子的人,孔子正是他的不甚得意的弟子之一。老子既有弟子,其弟子之杰出者如杨朱,在战国初年与儒墨之徒曾三分天下。谁能断定他没有象孔、墨那样的微言大义流传?他的微言大义不能象《论语》和《墨子》一样,由他的再传弟子或三传弟子笔录传世?《老子》书是老子的语录这种说法实在是尽情尽理的。但我要更进一步说《老子》是作成于环渊,也正有我的根据。

    《史记》的《孟荀列传》上说:

    自驺衍与齐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髠、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驺奭之徒,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慎到赵人,田骈、接子齐人,环渊楚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旨意。故慎到著《十二论》,环渊著《上下篇》。而田骈、接子皆有所论焉。

    这里把关于环渊的话摘录出来,便是:

    环渊楚人,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旨意,著《上下篇》。

    这所著的“《上下篇》”不就是“《道德经》”的上下篇吗?太史公所录的这些史事应当是有蓝本的,蓝本应当是齐国的史乘。太史公把它照录了,在他自己显然不曾明白这“《上下篇》”就是“《道德经》”,故尔他在《老子传》里又另外写出了一笔关于“《上下篇》”的传说。不嫌重复,再把那一段话摘录在下面: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这段文字不用说完全是后起的传说,而这传说之起且当在汉初。这儿所说的“关令尹”就是《庄子·天下篇》和《吕氏·不二》的关尹。关尹即是环渊,关环尹渊均一声之转。《天下篇》中与关尹并列的是墨翟、禽滑釐、宋钘、尹文、彭蒙、田骈、慎到、老聃、庄周、惠施、公孙龙,《不二篇》中与关尹并列的是老聃、孔子、墨翟、子列子、陈骈、阳生、孙膑、王廖、兒良,都是直称人的姓名,或存其姓,而加以尊称,断不至于对关尹独称其官职。只因环渊或写为关尹,汉人望文生训说为“关令尹”。又因“《上下篇》”本为环渊即关尹所著录,故又诡造出老子过关为关令尹著书的传说。造这传说的人大约是主张太史儋一说的人,因为太史儋由周入秦路必经关,故混淆史实与误解与推测而成此莫须有的一场公案。到了《汉书·艺文志》更说出了关尹名喜的话来,那又是误解了《史记》的“关令尹喜曰”一句话弄出来的玄虚。其实《史记》的“喜”字是动词,是说“关令尹”欢喜,并非关令尹名喜也。故环渊著“《上下篇》”是史实,而老子为关尹著“《上下篇》”之说是讹传,但讹传亦多少有其根据,所根据者即是环渊著“《上下篇》”的这个史实。现存老子《道德经》是环渊所著录,由史实与讹传两方都算得到了它的证明。

    三

    环渊这个人是有很多的异称的。

    《汉书·艺文志》道家中有“《蜎子》十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