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两周金文辞大系》序  青铜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两周金文辞大系》序 (第3/3页)

踪迹,即其近是者,于先后之相去要亦不甚远。至其有历朔之记载者,亦于年月日辰间之相互关系求其合与不合,然此仅作为消极之副证而已。

    本此诸法,余于西周文字得其年代可征或近是者凡一百六十又二器,大抵均王臣之物。其依据国别者,于国别之中亦贯以年代,得列国之文凡一百六十又一器,器则大抵属于东周。故宗周盛时列国之器罕见,东迁而后王室之器无征,此可考见两周之政治情形与文化状况之演进矣。

    国别之器得国三十又二,曰吴,曰越,曰徐,曰楚,曰江,曰黄,曰鄀,曰邓,曰蔡,曰许,曰郑,曰陈,曰宋,曰鄫,曰滕,日薛,曰邾,曰邿,曰鲁,曰杞,曰纪,曰祝,曰莒,曰齐,曰戴,曰卫,曰燕,曰晋,曰苏,曰虢,曰虞,曰秦。由长江流域溯流而上,于江河之间顺流而下,更由黄河流域溯流而上,地之比邻者,其文化色彩大抵相同。更综而言之,可得南北二系。江淮流域诸国南系也,黄河流域诸国北系也。南文尚华藻,字多秀丽,北文重事实,字多浑厚,此其大较也。徐、楚乃南系之中心,而徐多古器,旧文献中每视荆、舒为蛮夷化外,足征乃出于周人之敌忾。徐、楚均商之同盟,自商之亡即与周为敌国,此于旧史有征,而于宗周彝铭,凡周室与南夷用兵之事尤几于累代不绝。故徐、楚实商文化之嫡系,南北二流实商、周文化之派演。商人气质倾向艺术,彝器之制作精绝千古,而好饮酒,好田猎,好崇祀鬼神,均其超现实性之证;周人气质则偏重现实,与古人所谓“殷尚质,周尚文”者适得其反。民族之商、周,益以地域之南北,故二系之色彩浑如泾、渭之异流。然自春秋而后,民族畛域渐就混同,文化色彩亦渐趋画一。证诸彝铭,则北自燕、晋,南迄徐、吴,东自齐、邾,西迄秦、都,构思既见从同,用韵亦复一致。是足征周末之中州确已有“书同文,行同伦”之实际,未几至嬴秦而一统,势所必然也。

    综合两周彝铭,其年代国别之可征或近是者,凡得三百二十又三器。于存世之器虽未及十分之一,大抵乃金文辞中之精华也。儵忽相凿而浑沌果死,幸莫如之。

    一九三一年九月九日初版录成时所序。其后为增订版重录之,除于国名次第及器铭数目有所更改外,余均仍旧。

    一九三四年九月九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