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三章 于千献艺  德云副总,从退出主流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一百九十三章 于千献艺 (第1/3页)

    陈欢语和常元的倒二演出结束,最后的节目依旧是郭桃儿和于千的攒底《西征梦》和喜闻乐见的返场演出。

    毕竟不管郭桃儿对这个作品再怎么自信,一段刚出炉的相声没有经过小半年,几十多场的演出淬炼、试验、都不能说是一段完善、完整的相声。

    而且这还只是第一轮,试验个几十场,有了经验了,把初版拿回来再根据观众的反应和试验结果大修一遍,然后再接着演几十场,最后小修一遍整体完善,最后形成相对完美的最终版本。

    然而事实往往就是这么的残酷,以前的老先生花十几二十多年跑遍全国,能会几十段传统活,有几个自己创作打磨的代表作就已经很了不得了。

    然而现在的事实是,新出的相声节目,演完第一回,这个作品的寿命就已经进入倒数了,赶等小半年,一年的时间相声演员把作品打磨的差不多的时候。

    放眼望去可能网络上已经齐刷刷的几十个相同的视频,观众都已经快看腻了。

    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手机录制视频的传播、推广,网络的兴起,真的是在后来很大的程度宣传了徳芸社。

    不过同样的,也让一下子看到太多经典、高水平相声的观众粉丝,对于徳芸社新相声的期待值拉的有点太大了,和徳芸社演员的距离一下子也拉的太近了。

    毫无疑问,郭桃儿是天生的流量老手,商业化高手

    在捕捉时代潮汐,拥抱流量和商业化这件事上,徳芸社的发展视野是十分有远见的。

    还是在1995年的时候,第三次来“北漂”的郭桃儿,就结识了相声前辈张文顺以及李菁,开始在京味茶馆、广德楼等地演出。

    并在几年后将演出场馆从茶楼扩展到茶馆戏楼里,取名“京都相声大会”,提出让相声回归剧场,这是“徳芸社”的前身。

    2003年,更不用多说了,刚刚度过的一年,这才正式改名为徳芸社。

    包括刚刚过去最出名的例子是——狭小橱窗里48小时挑战,期间的全部生活都通过镜头向外界完整进行了展示,这其实本就同样是现代网络宣传的一个试验。

    要知道现在这才是04年而已,网络都还没在电脑上全部铺开了,更别说手机了。

    老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